甘玉嬌
【摘 要】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小學語文教材課文設置中也包含著許多優秀的古詩,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為廣大同仁提供幾點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教學
學好古詩對于培養學生們的賞析水平、提高人文修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針對古詩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從而更好的實現古詩教學目標。
1.由表及里,插上想象翅膀
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們走向創造邁出的第一步,想象力就是發現、發明等等一切與創造活動有關的圓圈,如果沒有想象力、創造就會變得太過蒼白、要想善于創造就必須要做到善于想象。例如在小學古詩教材《鋤禾》中的那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如果教師們單純的從表面意思來翻譯的話,學生們很容易就會翻譯成:有誰知道盤里的食物,每一粒米都包含這辛苦呢。這時候,教師們就要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們通過想象力,想象以下農民伯伯們辛勤勞作的場景,然后再進行翻譯。這時候就會很容易想到翻譯應為“每一粒飯粒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想象把古詩字詞之間的空白完整的填補。再比如,在《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中“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一句中,前半句教師們應該引導學生們想象詩人“寒雨連江”的情景,讓學生們體會寒雨凄凄的場面,朋友來送別友人時的凄涼和惆悵。講解道下半句時,要通過“孤”字產生聯想,一座孤山靜靜的矗立在那兒,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和友人分離之后孤單落寞的情感。學生們通過想象,能夠很完整的將在芙蓉樓送別友人的畫面重現出來,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誦讀,感悟時代穿越
古詩是一門以語言為表現形式的藝術,可以讓人們沉浸于此,但必須要以理解詩歌內容為前提。教師們在進行小學古詩的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學生們是否能夠對古詩有正確的理解。例如,王昌齡的著名邊塞詩《出塞》,詩人表達出希望戰爭早日平息,煙火早日熄滅,平民百姓能夠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將這個希望寄托在英勇善戰的將軍身上,只要將軍在就有實現這個愿望的希望。但是作者卻用“不教胡馬度陰山”表達出這些感情,學生們很難直接從字面理解出這些深層含義,因此教師們要幫助學生們準確的理解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們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悲壯之感,有助于小學生們在朗讀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另外,教師們還要注意讓學生們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感受古詩的藝術美。古詩是由語言組成的,其特點就是簡潔準確形象,因此教師們要最大程度的向學生們展現古詩的語言美,讓學生們驚嘆古詩的美妙之處。
例如,《登黃鶴樓》中“更上一層樓”中的“更”字,就運用的十分巧妙,意義深遠,若是用其他的詞,如“再、又”等等,就不能表達出作者想要看的更遠的愿望,這是古詩語言美的體現。除了語言美,古詩還有意境美,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在腦海中勾勒出古詩詩描繪的畫面,在豐富的古詩情境中暢游,更全面的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是要從學生們自己的朗讀過程中,感受到古詩的情感美。古詩是詩人情感的宣泄,充滿了詩人情感的結晶,好的古詩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更能夠讓學生們進入那個古詩描繪的畫面,增添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反復朗讀,更好的領悟古詩情感。
3.通過實踐,積極鼓勵創新
小學生們都樂于表現自己,因此教師們可以設置一個輕松、開放的教學環境并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盡情表現自己,揮灑自己的熱情,通過表演等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也是一個學生們將古詩意境重現的好方法。例如《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主要描繪的是一副村童撲蝶的畫面,“兒童及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這一句是整首詩的精髓所在,也是全詩的主要畫面,這一副畫并不是靜止不懂得,也不是一瞬間的動態畫面,而是持續的一項活動,他能夠生動的表現出兒童天真活潑的畫面,在詩中充滿了童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組織活動讓學生們演出這個畫面,讓學生們體會其中的樂趣,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嘗試著手拿扇子或是一本古書假扮詩人誦讀古詩,讓學生們感受那個畫面,從而更加深刻的感受詩人想表達的含義。例如,在《靜夜思》這首詩中,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拿著折扇,踱步吟詩,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再配上一些古代韻味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們徹底的融入古詩的意境中,寓教于樂,在表演中創新,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們也可以讓學生們動手作畫,使得詩歌描繪的畫面更加具體形象的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在繪畫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運用到充分的聯想和想象,在繪畫過程中提升了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古詩是我國的一份珍寶,小學語文學習的古詩也是這一珍寶中的一粒明珠,只要教師們能夠好好利用這一教材、進行設計課堂環節,將課外拓展與教材內容緊緊聯系在一起,就能夠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激情和提高課堂效率的雙重效果,當然,教師們本身也可以享受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們一起創造出的樂趣,使整個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