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玉
【摘 要】為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必須打造高效課堂。筆者結合教學工作實踐認為,首先更新教學觀念;為激發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必須設法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教學進程中,要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應注重引導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為滿足成就感,教學評價應堅持多元化。
【關鍵詞】高效課堂;英語教學;高中生;對策
引言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學課時內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新課改環境下的高效課堂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必須認真落實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進而真正實現高中生英語學習方式的轉變,帶動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改本著平等、個性、開放、多元的思想,注重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也強調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由原來關注學科知識轉向關注人的發展,也就是以人為本,不僅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還有利于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從而有利于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英語教師不能以為個人的知識體系比較完善,多年的教學已經形成固定的模式,就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要以學生為主體,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新課改精神。在實踐環節中,任何課型都要考慮讓學生認知、感悟、嘗試,不斷總結規律,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想法,要認識到每一節課型都可以在教師及教學方法的指導下,讓學生吸取知識,然后消化理解,最后活學活用。為此,不能一切承包,高中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不能把自己認知、感悟、理解及掌握知識的做法強加給學生,應允許并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學習習慣來面對新知識、新技能。要緊密聯系學生的英語學習經驗,從而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現代教學理念。
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動力,光講大道理滲透學重要性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之源,也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實踐證明,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的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的掌握這些內容。要讓學生學得好,學的生動有趣。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很難像學漢語一樣輕松自如的掌握。所以,設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這門學科最為關鍵,而好的教學方法又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俗語云:教無趣,必不樂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作為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把培養學習興趣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建設高效的課堂,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上課一定要設法吸引學生,不讓其分心,上課內容力求豐富、教態自然,難易適中,面向全體學生,就自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每天都堅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上進的氣氛。這樣授課效果就事半功倍。
三、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實踐證明,用好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教授詞匯時,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實物,可以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由此學到的知識也就更牢固。對于無法把實物帶到課堂的,如人物傳記,可以通過漫畫提前制成圖片,并配上文字說明。這種圖文并茂的方法,教學效果極佳。現在多媒體教學日益普遍,這種快捷、生動、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廣泛使用,被高中生所喜愛。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圖、文、聲為一體,使整個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充滿著樂趣,特別是一些有連貫性的內容,需要很多畫面,可以把教學內容所需的畫面串起來演示給學生。這樣,高中生的注意力就非常集中,對于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寓教于樂”的“教”不僅指教學內容,還指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情境開發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審美情操、公德意識、主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這也是寓素質教育于英語教學中的體現。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趣味性較強的材料,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體會樂趣,消除課堂壓抑感,既學到了知識,又營造了學習氛圍。
四、注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教學情景的設計,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發問和質疑,使每一位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習。同時,還要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分組,使學生明確分工,適時進行互助學習、實施新課程不僅需要師生之間互助,更需要學生之間的互助。新課程提出的互助學習就是對學生間互助合作的具體要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高中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態度,高中生在小組互助活動中,互相交流,彼此爭論,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共同提高,讓高中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學會接納別人、學會欣賞別人,學會承擔責任,學會與他人溝通,由此實現認知、情感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均衡達成。同時,學生在互助中增進友誼,增進彼此間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評價的決定權在教師筆下,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沒能體現出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改精神。為此,評課的重心應從教師的講授評價轉向了重視課堂教學任務的合作與自主探究過程,關注的焦點應從教師的展示轉向為學生學會運用學習方法的長遠發展目標而奠定基礎。評價的要素也朝著科學化和多元化方向邁進,如目標、任務、方法、步驟、效果、情感策略等環節等分級評價。這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觀的改革與創新,它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動態評價成為可能。因此,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合理運用,為我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現課堂高效,培養英語學習策略,為英語語言在生活中的實踐運用創造了最為科學與客觀的發展保證。
【參考文獻】
[1]徐雅靜.英語新課改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0.9
[2]閻亞馨.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點思考[J].新課程,2012.12
[3]王冰冰.新課改教學環境下的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感悟[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