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萍
【摘 要】在新一輪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下,教學研究組是學校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是學校實施教研教改的主力軍,也是教師開展合作研究的基本組織。其主要任務是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教法、研究學法,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難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教育教學;研討理論;應用與發展
1.教與研本身是兩個概念,也是一個步驟:教是研的前提基礎,研是教的更深發展;在這種意義上講,教師要不斷的學習,給自己充電,提高業務能力,以適應新課改教學實踐——教師必須“研討”自己
1.1教師必須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不厭其煩、三番五次地閱讀、精讀、分析、鉆研,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新課改前后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行比較,并且能夠比較準確地比較開來,有句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而研討比比較更能深入細致的發現作為教師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施教的不足或嚴重不足;
1.2研討自己就是要改變自我,適應新教改理念和教育教學要求,并且在此基礎上應用與發展,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不但要在思想上、方法上改變自我,而且還要在“位置”上徹底改變,把機械式教法變為靈活式,把灌輸式教法變為引導式,把課堂式教法變為實踐式,把教師身份變為學友式身份等等,同時還要保留原來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而融合于新教改理念和方法中去;
1.3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激勵學生,使學生佩服老師、尊敬老師、學習老師,以因材施教繼承古意創新今意,全面性提高學生素質,既不能死板硬套、墨守成規,也不能靈活無規、超出章程,而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遵守,在遵守的原則下發展;
1.4教師要一改過去板著面孔講課,執著教鞭指教,罰在門外懲處,變著法子不理等等不良教育行為,而是要樹立民主平等意識,關心熱愛學生,寬容理解學生,鼓勵欣賞學生等“以人為本”的新型方法。
2.教與學是兩個概念,同時也是兩個團體,說明白了就是教師和學生,所以教師在提高自己的基礎上,深入實際了解自己的學生——教師必須“研討”學生
2.1有話說“知子者莫若父”,在這個意義上教師應該“知生莫如師”,然而要“知生”,必須“研討”學生,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達到整體班級的了解、個體學生的了解和特殊學生的了解,了解的程度必須詳細和深刻,了解的方法必須親自調查、具體真實、全面準確,了解的內容必須面面俱到、事事俱到和人人俱到;
2.2“荷花出水有高低”一個班的學生從出身、愛好、家庭經濟、文化環境、接受能力等方面不盡相同,甚至還有很大差別,不了解就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就不能“研討”學生、不了解就不能提高學生,了解是必須的;
2.3把學生當學生看,把學生當朋友看,為了使學生學有發展,還必須把學生以成人看待和要求,使學生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走向成功;
2.4“研討”學生必須與家長配合,與學校“通氣”,上報下達,同時對每個學生的各樣“指標”做詳細記錄,不斷地添加和更新,以便比較時有據可查,而從資料中做分析找經驗、做研討尋方法、作指導求進步。
3.研討性教學還應該研究教冊和教法,綜合促進全面發展;教必研才能具有探討性,研而教就能實現更好的教育教學,才能把新課改理論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必須“研討”教材和教法
3.1“研討”教材:新課改理論的核心不是死板硬套的停留在教材上,是通過教材指導,引導實踐,學習與應用相結合,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個人探討與教師引導相結合,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等等,教師在運用教材的基礎上,還應該閱讀大量的參考書籍及網絡信息,尋查每一節課每個篇章教學的完整性、全面性、可靠性、適用性和研討性,從而為設計教案教學程序安排重次詳略奠定基礎。
3.2“研討”方法:歷來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之說,在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結束后,要調查了解學生的獲知情況。新課改在教學方法上的理念指出衡量的標準不是教師教了多少,而是考查學生學了多少,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去研討,研討教案設計的合理程度、課堂講授的氛圍程度、學生學習的興趣程度等。
3.3研討的方法有個人研討、集體研討和尋訪研討等等——
3.3.1個人研討是指教師的獨立思考,對每一節課、每一個課題、每一個班級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分析、推理、直到發現問題;
3.3.2集體研討是全體課題組成員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最終達成共識的方法,這是一種發揮集體智慧的方法;
3.3.3尋訪研討是在獨立思考不過關,集體討論不確定的情況下,向高一層的學術個人或集體積極發揚不恥下問精神的方法。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簡稱,其目的在于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的結構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重點教育向整體教育提高,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推進,文化單一教育向素質整體教育邁步,原有的課程結構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教育需要、原有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實施新課標新教改改革,尋找探索素質教育教學管理理念,改變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已勢在必行。新課改并不是人們簡單理解字面意義上的課本改變和課程改變,相比較之下課程的改變,新課改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其目的性在于既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為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創設空間,還注重科學教育科學發展的引導。因此,新教改下改變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從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教育教學方式的核心、課程結構改革的目的等三個方面來學習、思考和改變,實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