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波
摘要:教學內容生活化是指將生活中的事情放到教學課堂當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夠將生活與數學連接起來,借助現實生活再現抽象知識,促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真正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對此,本文詳細分析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數學;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20-02
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學方式與內容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對此,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引用全新教學方式與理念,將初中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突出初中數學的實用性與生活性。與此同時,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需要教師應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1.借助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習動力
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與根本,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學習的體驗到成果的掌握,促使學生在承擔任務時親自感受學習的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而且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學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不足時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這樣既能鞏固以往的就只是,還能夠獲得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能力[1]。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以生活為背景的情境問題導入課堂或知識講解,促使學生借助操作、交流、觀察和思考等逐漸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產生以及發展,促使教學內容呈現大眾化、生活化,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轉變為適用、有趣的教學知識,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數學一年級《等式的性質》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課堂中展拿出一個天平,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實現準備一把青菜。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模擬菜市場,讓兩名學生上臺演示,通過加減碼與加減菜的方式保持天平的平衡。學生對于這一場景非常熟悉也非常容易理解,并且還可以通過演示提高學生的好奇心與參與積極性。之后,教師再講解等式的性質便顯得格外輕松。
2.回歸生活情境,強化生活數學意識
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初中生,高素質的教師必須結合教材,跳出教材,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合理組織教材,將"生活"知識較為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學,從日常生活當中提煉材料,將生活中的現象與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其進行觀察和收集,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欲望,促使其主動探索,尋找解決問題和學習問題的方式,從而掌握、理解知識,感受學習成果[2]。與此同時對于初中生而言,信心與成就感是學習知識的興趣來源之一,在具備充足的學習信心與成就的同時,學生便會自覺去學習,通過成功的學習來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實現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3]。數學知識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需要與生活緊密結合,將抽象畫的知識內容變得形象化和具體化。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創建和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問題優化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具備更高的學習動力和信息。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與閱歷,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并不相同。借助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和快樂,并實現互幫互助。
例如,在講解方程式和不等式等內容時,教師便可以結合生活當中所出現的數量關系,如數量的箱等或者是大小關系方面的對比,從而將方式與不等式等知識體現在生活當中。如,在一個商店算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關于購入成本、銷售成本之間的方程式,從而將問題生活化。再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知識內容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提出相應的生活化問題"一個門長4m,寬3m,一塊長7m,寬5m的模板是否能夠該門,為什么。"通過這一問題,讓學生真正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
3.數學活動生活化,促使學生感受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創造數學,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當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重視應用于生活,從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作用與價值[4]。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將生活應用到數學課堂當中,促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作用。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已經積累了一定程度的數學知識,實際的教學課堂當中便可以讓學生發現校外的數學知識,真正將生活應用于數學,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真正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學習趣味性[5]。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便可以帶著學生參觀或發現一些三角形的物體、建筑,例如大橋,讓學生觀察大橋上的鋼架有哪些集合圖形,學生便會直接說出三角形與四邊形,然后問學生哪一圖形更多,為什么。此時,學生便會想象到《三角形的穩定性》當中的知識內點,說出因為三角形具備較高的穩定性,所以大橋借助三角形能夠獲得更多的穩定性、更加安全。與此同時,學生便會感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樂趣,在回到家之后,便可以嘗試著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生活化數學的樂趣。在一系列的實際問題之中,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這對于數學教學本質上也有著推動作用。
4.總結
綜上所述,生活中到處多有數學,數學知識也存在于生活各個角落。生活化數學教學能夠為學生創建更多的思考、想象空間,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喜愛對象,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有機結合生活與教學,促使學生走進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強化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桑靜.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6,23(8):23-23.
[2] 鄭顯霞.探索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寫算:教研版,2014,15(8):132-132.
[3] 張師楷.讓數學因生活而精彩——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途徑的研究[J].科學咨詢,2015,11(29):242-243.
[4] 胡鎮華.淺談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高效使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J].新校園旬刊,2015,17(11):75-75.
[5] 張翔.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案例分析[J].學周刊a版,2014,31(31):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