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偉芳
【摘 要】 史料是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材料之一,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中,教師要學會根據歷史教材為學生補充一些有價值的歷史知識,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面,讓學生掌握客觀分析、探究歷史的能力,發揚歷史的探究性精神,讓學生學會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全方位地分析歷史。
【關鍵詞】 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應用研究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新課標的開展之下,史料教材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學在高中時期備受關注,但是在初中教學中確遭到忽視,原因是初中歷史教師不關注史料教學在初中的作用。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把史料教學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應用史料教學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結合史料,激發歷史興趣
歷史這門學科要求學生去背去記的東西有很多,是一門內容知識很多的學科,所以這類學科一定要以興趣為主導,學生一定要對歷史課感興趣,才能學得更好。否則學生對歷史有興趣,而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是達不到效果的。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活潑好奇,對豐富多彩的歷史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史料教學去補充一些歷史方面的細節,選擇一些與學生興趣相符的文獻資料等,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欲望。這樣下去,教師既給學生多講了許多歷史知識,又讓學生感到了歷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師在講述秦始皇的暴政時,主要從繁重的徭役、賦稅和殘酷的刑罰方面體現秦始皇的殘暴。課本教材中對于暴政的描述較為簡單,但是其實學生們大多對暴政的內容很感興趣,這時候就需要歷史教師去適當地補充一些史料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介紹古代殘酷的刑罰時,教師可以多多補充一些內容,例如一些具體的刑罰坐刑、生命刑和身體刑,這三個刑罰較為有代表性,教師可以主要給學生講述一些和這三個刑罰有關的史料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也會自發地和教師一起探討歷史的細節,解讀歷史材料,因為學生對這些刑罰本身很感興趣,對秦代的人民做了什么事受什么樣的懲罰更感興趣,所以對于這些歷史的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解讀歷史材料的時候興致勃勃。這樣長期下來,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一些解讀歷史的方法,對歷史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二、結合史料,提升思維能力
新課標的改革之下,人們認為如今能力的發展不再僅僅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更是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的整理和收集能力,和對未學過的知識的探索和發現的能力。在歷史材料的教學中,就是學生整體的歷史思維能力。因此,培養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初中歷史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內容。所說的歷史思維能力,等同于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再次認識和發現歷史,理解和解釋歷史現象,掌握歷史的整個過程,客觀地分析和評價思考歷史的重要能力。史料教學不僅僅只是閱讀理解歷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推理形成一個綜合的歷史邏輯思維,形成一個自己的歷史概念,再運用歷史概念進行合理地判斷,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史料教學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一節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明白民主共和的觀念,而且能夠在以后更好地去全面看待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史料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提供的幾則材料中去客觀地分析歷史的結果和作用,然后讓學生將幾則材料結合起來分析,從多個角度看待歷史事件的影響,掌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教師一定要在上課時多提供一些價值較高,可以全方位分析的歷史材料,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分析和思維能力。
三、結合史料,培養探究精神
探究,就是探索加研究,歷史材料的學習中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探究精神。歷史學習中的探究,就是學生自己在多個歷史主題中選擇一個特定的主題進行定向的研究,創設一種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在其中自主地發現研究問題,通過自己的分析、調查、探究,根據查找到的歷史資料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歷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可以在講課時,創設一個有較高價值的歷史問題,然后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小組的探究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章的知識點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紅軍的長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紅軍長征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學生可以從其中獲得的紅軍長征精神,學生可以在今后的社會中用什么方式去傳承和發揚這些 精神。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每個小組將組內成員的答案統一起來,然后讓每個小組成員派出代表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再把所有的答案都統一總結一下,就可以得出樂于奉獻、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等的長征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精神,紅軍這支隊伍才能完成長征的重要任務,革命才能獲得勝利。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依然要繼承紅軍的這些重要的精神,將它們發揚下去,我們只有學習繼承了這些精神,才能做出更好的事。然后教師再在由此引出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記憶歷史知識,也學會了怎樣在歷史中進行探究。
總而言之,史料是學生在學習歷史時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材料之一,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中,教師要學會根據歷史教材為學生補充一些有價值的歷史知識,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面,讓學生掌握客觀分析、探究歷史的能力,發揚歷史的探究性精神,讓學生學會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全方位地分析歷史。
【參考文獻】
[1]林成蔭.史料教學法:豐富課堂的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07年12期
[2]樊錦.史料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有效運用[J].文理導航(中旬)2010年11期
[3]張桂平.史料教學——不可或缺的歷史教學方式[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