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平
【摘要】在就業指導課程中,體驗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建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提升就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實際的應用中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考核方式,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就業指導課程中,從而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驗式教學。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指導課程 體驗式教學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行動導向教學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4315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19-01
1.體驗式教學法及特點
1.1親歷性
無論是通過情景模擬還是角色扮演等具體的體驗學習活動,都是要求學生作為主體親自參與,親自經歷。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身臨其境,多途徑多方面地學習和感受,并得到自己的體會和領悟。
1.2學以致用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別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衡量職業教育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體驗式學習,把學習與應用的過程直接結合在一起,或者把學習放在真實的情景中,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2.體驗式教學在課程中應用的意義
體驗式教學是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實際或模似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之在親身經歷中獲得感悟、構建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教學模式。而本課程正是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針對其專業和職業要求,通過創設與職場相關的活動情境、設計與職業探索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獲得職業體驗和感受,反思自己在求職擇業過程中要面臨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分析、總結和教師點撥,最終使學生能為自身職業發展作出合理的規劃,并能為此付諸積極行動。這兩種教學形式和方法相契合,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3.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角色扮演法
運用體驗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習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創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場景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知識的內化,這也是體驗式教學最為突出的功能。如在“面試技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再分為兩部分,分別扮演應聘者和招聘者。扮演招聘者的學生應設計好招聘崗位、面試問題,布置好課堂模擬面試的場景,通過招聘者的扮演深入了解招聘單位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職業精神等方面的要求;扮演應聘者的學生在模擬應聘過程中則能夠培養自己的職場應聘禮儀、臨場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交際能力等。
3.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由注重知識轉變為注重能力,重視師生的雙向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具體與直觀。
3.3分組討論
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述自己求職經歷、打工經歷等,讓同學討論、分享。如進行“學生假期社會實踐”話題討論時,藥學系學生談到參與藥品營銷工作經歷時,引發學生對職業選擇、職業崗位中需要堅韌、執著、奉獻、團隊精神等探討,通過對社會、企業和職業崗位需要的思考、討論,分析自己的優點、缺點和在職業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從而提高學生職業規劃的自主意識,增強求職擇業的針對性。
3.4職業生涯人物訪談
通過電話、面對面、網絡等形式,向目標職場生涯人物直接了解工作環境、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薪資福利體系、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等,幫助學生“近距離”的認識職場,找出自我差距,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提升職業素質。
3.5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企業、深入崗位的自我認知和完善的過程。包括志愿服務、社區義診、教育服務、網絡實體營銷活動等,深入職業崗位體驗。通過這些體驗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檀釗.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服務與專業課程教育一體化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5,09:86-89.
[2]王振,黃雪飛,殷杰.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