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股權分置改革后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概念,即市值管理。本文在介紹市值管理的基本概念后,詳細闡述了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并對上市公司如何有效的進行市值管理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市值管理 盈利能力 公司治理
市值管理這一概念自2005年被提出以來,逐漸成為我國上市公司管理的新動向,從本質上促進了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理念的革新以及經營目標的轉型。市值管理以市值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強調價值創造、實現和經營,是上市公司順應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態勢及提升綜合實力的必然選擇。而市值管理的藝術在于不僅要樹立市值管理的觀念,建立市值管理機制,使市值管理成為公司一項長期戰略;還需要根據各個公司的自身特點制定切合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
一、市值管理相關概念
(一)市值
在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之前,利潤一直是衡量上市公司經營成果和水平的重要標桿。非流通股的交易限制使得持有這部分股份的股東很少關注股票的市場表現和價值,而是更多的強調公司利潤和凈資產這類靜態的指標。股權分置改革帶來了“同股同權”,上市公司各類股東的利益統一,因此市值最大化成為共同關注的焦點。市值是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和總股本的乘積,實際上是對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的評估和衡量,是個動態的指標。市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整體價值,不僅體現出上市公司歷史期經營業績,還預期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
(二)市值管理的內涵
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7)將市值管理定義為“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號,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式和手段,以達到公司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實現最優化的一種戰略管理行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核心觀念是要通過合法合理的經營途徑,追求市值持續、健康,穩定的最大化增長。市值管理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市值管理不是企業短期利益行為,應該和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相掛鉤,與企業整體的公司治理統籌一致。其次,市值管理不是股價的管理,如果僅僅追求股票價格的最高化就會背離市值管理的本質,而且可能導致操縱或者迎合市場,反而對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響。最后,市值管理不只要關注企業短期的經營業績和盈利指標,同時要關注企業長期發展潛力,著眼于企業持續盈利能力,資本經營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業整體實力和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優化經營管理理念
股權分置改革之前,非流通股的價格不能以市場價格衡量,利潤最大化是股東追求的目標。股權分置改革使我國股票市場進入全流通,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均追求市值最大化。市值最大化是個動態的指標,更多的關注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和未來收益現金流狀況。這就要求公司自主的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經營管理效率,不僅要著眼于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還要提高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整體實力。
(二)有利于提高企業投資并購的能力,防止被并購
在股權分置時代,大部分股份的轉讓只能通過協議轉讓,因此股權轉讓的復雜性和估值標準的不明確行導致股權流通不暢。股權分置改革后,我國資本市場進入全流通時代,帶來了并購風潮。市值越大的企業,一般而言企業規模和實力越大,產業整合能力越強,并購其他企業的能力越強,能防止被惡意收購。
(三)有利于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受關注度,降低再融資成本
融資是上司公司在持續經營過程中增加產能,擴大企業規模等導致的資金短缺問題時必要的手段。融資成本關系到企業能否降低整個運營成本,提高利潤。在間接融資市場,市值越高的企業,信用評級一般越高,越容易得到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因而融資成本越低。在直接融資市場,發行相同的股份數,市值越高的企業通過增發股票,籌集的資金越多。另外,市值高的企業受到市場關注度更高,增發股票的難度較小。
(四)有利于提高股東的價值,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
我國股票市場進入全流通后,市值成為衡量股東價值的新指標。市值管理較好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越好,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取得更好的經營業績,提高上市知名度,也就是提升股東的價值。同時,良好的市值管理能使上市公司的股價避免大幅度波動,實現穩步上漲,從而吸引大量的長期投資者。
(五)有利于增強對管理層的激勵和約束,提高管理層的管理能力
市值是企業內在價值的反映,不僅表現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也反映企業治理水平的高低。市值管理把市值作為衡量管理層管理水平和經營治理能力的標桿,市值表現良好的企業給予管理層薪酬或股份激勵,反之,可能使管理層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這就迫使管理層注重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的效率,提高業績,并且重視市值管理,使市值充分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
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改進建議
(一)樹立科學的市值管理觀念,建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機制
對于我國的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還算是較新的概念,如何進行有效的市值管理尚在探索階段。樹立正確的市值管理觀念是上市公司順利進行市值管理的前提條件。市值管理的目標是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并非一味地追求市值最大化,而要加強企業的各方面建設,完善企業的治理水平,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思維,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市值管理并不是股價管理,只追求高股價,甚至操縱或者迎合市場都會導致企業價值扭曲,企業不能長遠發展。同時,市值管理要成為公司經營管理的一項常態機制,要使市值管理與企業整體發展路徑相協調,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和戰略規劃不斷調整修正市值管理策略。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整體實力
公司治理水平的影響,影響公司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最終影響公司永葆發展、持續增長的動力。全流通帶來外部兼并新的壓力,只有不斷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防止一股獨大或股權過于分散,加強管理團隊的建設,才能在并購的風潮中占據主動地位。另外,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市值的基礎,上市公司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充分發掘客戶群體,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才能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并創造最大的企業價值。
(三)提高財務決策水平
股價所包含的財務信息不僅有關企業以往資產負債狀況和盈利構成及能力,還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狀況和盈利潛力。提高財務決策能力必須使融資、投資、利潤分配相統一、相協調。融資主要表現在融資方式及所對應的成本和風險,選擇適合企業具體情況的融資方式才能為高效融資,降低企業成本。投資項目的選擇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正確的投資能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公司價值。利潤分配最核心問題是股利政策,其直接影響到公司股東的權益以及股價,進而影響公司市值。科學的股利政策必須充分考慮股利發放時間、比例、方式以及投資者的股利預期。
參考文獻
[1]施光耀,劉國芳,梁彥軍.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評價研究[J].管理學報.2008(01).
[2]邊智群,楊耀峰.上市公司如何進行市值管理[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06).
作者簡介:秦雅冰(1991-),女,漢族,湖南益陽人,會計學碩士,北京工商大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