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民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生接觸到的事物逐漸增多,教育也變得個性化,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教育的應用。如何進行教學模式的突破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對創新形勢下教育模式的轉化進行分析,供相關人士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模式
一、價值意義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取代,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教育理念不斷創新,這意味著教學的中心從過去的客體變化為主體,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感受,想要更好地應對各種變化,教學環節中要建立新的價值性取向,構建有創新意識、自主意識的課堂。
1.目標轉化
小學數學教育應該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能力,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這是教育改革后對教學內容提出的新目標,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關注價值觀、情感態度、方法、實施環節,從多元化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教學方式轉化
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包含接受和發現兩種教育形式,過去的課堂中對接受形式重視程度較高,學生被迫接受學習,自我發現的過程基本不存在。自主創新的理念下,完全顛覆該種狀態,實施環節中凸顯出開發性目標,借助各種數學教材資源,進行育人化的培養,利用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配合個性化的設計,在教學中讓學生主體去發現、探索,教學過程變得靈活生動,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在學生把握原本的固定化數學知識內容基礎上,學習到其中的思維方式,開闊視野,提高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在日后的學習和應用中能夠進行再次的創造,教學形式的轉變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
二、實施原則
1.自主性
創新的基礎是自主,脫離了自我意識就不能進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數學老師可以建立準確的情境,在情境中帶動學生學習。同時分析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根據總體趨勢設計探究過程、分析內容,爭取達到情感上的吸引、智力上的挑戰,課堂上帶領學生多思考、多表達、多練習。
2.探究性
數學要依靠邏輯性的思維,教學過程不僅是一種灌輸的環節,學生應該進行適當的再創造,通過教學環節吸取到精華,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愉悅的體驗,自主創新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核心在于提供再創造的可能,讓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在創新環境下獲取最多的能力。
3.民主性
保證教學氛圍的和諧性、民主性是進行創新的另外一個要素,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下,小學生的心理壓力降低,對于學習的抵觸心理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模式改革中必須關注該方面,師生之間培養融洽的氣氛,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
三、實施策略
1.發現問題
所謂自主創新下的教育改革,重點是在問題中進行學習,這是該理念實施的核心思想。課堂中要認識到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數學老師要讓學生感覺到好奇,主動提出問題,課堂上進行巧妙的設計,建立適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發現問題,提出疑問,主動思考。
2.自主探究
數學教育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學生要結合實際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生的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標,思維方式的建立是創新能力養成的基礎。在學生發現問題后,老師要分析問題的等級,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展開多角度的分析,包括主動的閱讀資料,實施操作、多次實驗、遷移、分類、類比,最終獲得結論,通過學生主體思考、研究、努力,尋找真正的解決方式,讓學生在研究的時候熟練掌握基本的知識內容,同時獲取專業的處理方式,積累經驗,類似的實施環節是學生自我創新的全部。數學知識源自于生活,最終也是應用于生活,幫助人類解決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小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心理和意志。
3.實踐和反思
課堂上經過共同學習得到一定的基礎知識,再經過多次的談論和練習,學生能夠使用掌握的新內容解決相似的問題,最終提升小學教育和實踐之間的關聯性,建立和其余科目的隱藏關聯性,讓小學生能夠明確知識和世界的聯系,建立自我的知識體系,培養思維的多元發展。老師要給予學生信心,在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認真進行自我分析,在每次的教學中不斷優化原本的思維方式,逐漸構造起創新意識。
4.提出新問題
發現及創新是具有連續性的,獲取結論后不能過早結束教育過程,經過分析后,老師帶領學生回歸到問題的基本框架中,研究解決問題后的后續內容,在陸續地引出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前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會越來越充足,真正做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育應該在自主創新下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突破發展,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師生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東.自主創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泰州專輯,2015.
[2]孫鵬.論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數學教學通訊,2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