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繼蓉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涉及到多個方面的教育模式開始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相對重要的小學生低段語文學習來說,學生的朗讀方法和能力還不是很到位,這就充分的表明了老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朗讀,在讀懂了語文教材里的文章同時更多的是要去,幫助他們拓展和嘗試一些課外的新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所以面臨這樣的形勢小學的語文老師更要抓住改革的機遇,進行對小學生有效朗讀訓練的培養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和興趣,營造良好的朗讀環境,和朗讀的氛圍,準備適合朗讀的材料為學生的提供更好的朗讀交流的平臺,從而真正的達到朗讀有效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朗讀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82-02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母語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緊密相關,更是與日常的生活聯系緊密。所以要加強對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高中初中的任務,更應該從基礎抓起,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對朗讀的訓練的培養和優化是相對重要的環節?,F在很多的小學課堂都開展了專門的朗讀課程,為了就是讓學生通過另外一種的課外的朗讀方式來更好的接觸社會,使得學生的精神和品質層面可以有更好的提升空間。面臨現如今的課程改革背景,抓緊對小學語文低段朗讀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1.朗讀訓練的作用
朗讀在小學的低段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配合。首先要把明確發展學生的朗讀語言能力作為最基本的任務,來進行深入的教學和培養。語文是一門情感豐富的學科,其中都需要學生去朗讀才能將課文的情感表達深刻的體會出來,而朗讀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能夠把語言的學習過程轉化為語言習得過程,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目前的教育現狀表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很多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力都不集中,如果能加大度朗讀的訓練就能極大的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能提升他們對書本中的內容理解。語文課本里面課文都是通過書面語言所表達出來的。而小學低階段的學生很多的還不能正確的去理解課文的含義,只有通過老師一定的講解與自己的默讀后,具備了對文章內容一定的了解然后再把朗讀這一項加進去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加深了低年級的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能力[1]。
當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老師可以設立適當的情境模式來活躍氣氛,這樣就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提高從而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學生課文理解能力的引導,幫助他們去推敲課文的含義、情感及結構特征,把自己真正融于課文里才能起到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就能更好的提高學習課文的能力。所見的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都有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情境圖,老師就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進行對情境圖的分析,等到課堂上在進行講解。這樣在為學生創造活潑的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感悟和體會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情感表達。
2.提高小學低段朗讀方法的探究
對孩子來說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如今社會上的各種物質誘惑,學生很少能真正的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中,而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這是因為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都感到枯燥而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為了更好的去激發低年級的學習興趣和朗讀的興趣,語文學科的老師就應該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任務閱讀方式及科學的生動的教學方法去更好的激發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培養出朗讀的好習慣進而更好地提高朗讀的效率。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生理和心理上都是還處于懵懂的狀態,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力度還處于很低的水平,但是往往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會特別的強,喜歡看童話故事書等,而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閱讀活動。例如在《安徒生童話》和《伊索寓言》等,在講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添加相符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真正的體會故事的情節中去,這樣他們的朗讀和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有很大的進步[2]。
情境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有著很強的作用,為了讓學生學會主動的朗讀,就需要老師的引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情境。例如在講授《農夫與蛇》一文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等到最后講述完了,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探討自己的認識和體會,然后老師在加以點評和引導。用這樣的方式教學,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又能進行思考,也使得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輕松和活躍,極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學生高效朗讀的有效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以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隨著如今新課程的改革大多都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模式已經存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能有充分表現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也就使得朗讀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有所提高[3]。例如老師可以每周舉行一次讀書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自己把喜歡的書本帶過來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其他的學生觀看,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讀書的心得并通過朗讀的形式更好的呈現出來。
如今的學生間進行的都是用普通話交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普通話的矯正和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小學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中,對于老師普通話的要求標準要大大的提高,只有老師自己的語言水平過關了才能更好的教導和培養學生。在課余的時候老師也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不能解決的難題,加強師生間的友好關系,幫助他們矯正錯字的讀音,這樣有利于學生朗讀時讀錯字的幾率下降。
3.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低段語文教學方式中,朗讀是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步驟和方法。老師要在其中積極的去培養學生的朗讀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去朗讀,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及普通話的水平。小學低段的朗讀訓練教學對于學生的基本功的鍛煉和素質的培養,都是具有很大的效果,老師在引導的同時要注意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對朗讀的訓練教學有提高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樊愛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有效措施探究[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44-45.
[2] 吳娟. 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幾種方法分析[J]. 中國培訓,2016,18:205.
[3] 吳娟. 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幾種方法分析[J]. 中國培訓,2016,1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