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鴻
【摘要】現代教育極為注重學生的全面性發展,強調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應加入德育教育內容,以達到對學生進行品德意識教育的目的。而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課程,自然也是德育教育內容開展的途徑之一。本文將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對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式以及德育教育開展途徑展開全面論述,并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希望能夠為高中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42-01
品德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靈魂,如果沒有品德,人就無法養成健全人格。作為一名高三學生,我深刻的感受到現代高中教師極為注重對我們德育教育的培養,同時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大了對德育教育滲透的力度。然而,如何成功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并有效提高德育教育開展質量?我僅從一名高三學生的角度,向各位語文老師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以教材內容為導向展開德育教育
教材是語文教學之根本,因此老師在將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時,必須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與導向,來確保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質量。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課的學習為例,學習過程中老師向我們問到:“同學們你們平時和家長都是怎么表達愛的呢?”結果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表示,自己并沒有向家長表達過自己的愛意,很多時候也無法和父母進行像朋友間的溝通,羞于向父母表達愛意,也并不清楚如何與父母進行深層溝通。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因為生活閱歷以及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差異,父母與孩子的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難免會存在分歧,而兩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也會因此產生,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雙方之間沒有真正進行理解與溝通,而這一點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老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對我們進行德育教育,讓我們學會換位思考,多去體諒父母、理解父母,逐漸減少我們自身的固執以及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習慣,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落實質量。
二、利用課外實踐展開德育教育
雖然語文課程以漢語基礎教學為主,但由于德育教育最終還是應運用在實踐之中,所以在進行德育滲透時,還是應利用課外實踐活動來對教育進行輔助。老師應注重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德育意識內化的重要性,以幫助學生提升道德水平為目標,來對活動流程以及活動內容進行設計。
三、通過作文教學開展德育教育
作文屬于語文教學重要內容,自然也是德育教育應該滲透的對象,所以在我們學習作文時,老師也可以適當地對我們進行德育意識的滲透。就本質而言,寫作教學屬于學生認知觀的直接呈現,是幫助學生對生活進行感悟的重要途徑。而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并可以對學生生活認知進行擴充,保證學生閱歷的豐富性。因此,在我們學習作文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從我們周邊的生活入手,利用我們的生活經歷來幫助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本質,確保我們思想水平的穩定提升。同時還應利用優秀文學作品,為我們創建出更加理想的教學環境,使我們能夠得到深刻的情感體驗,并通過成立學習小組的方式,使我們能夠相互進行交流并以此獲得更多的感悟,從而將德育教育與作文寫作有機結合在一起。
四、通過吟誦感悟開展德育教育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老師通常會讓我們以吟誦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對文章內涵以及所含蘊意進行感悟,從而達到讓我們對知識點進行內化的目的。以《滕王閣序》一課的學習為例。王勃的這篇序不僅擁有較高的吟誦性,而且整體音調較為和諧,較為適合讀誦。老師便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讀誦來幫助我們對序的內涵進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視頻播放功能或者音樂播放功能,來對吟誦教學進行輔助,使我們能夠真正融入到滕王閣壯美的意境之中,從而真切感受到作者“無路請纓”的心情,并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認識到我們這個時代是多么幸福,進而對時代、對社會充滿熱愛之情,并能夠對祖國更加熱愛,發自內心想要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德樹人”是當下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擔負的責任。為了擔負起這份責任,不僅需要各位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思考可行方案,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同時還要求各位語文老師應當按照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對德育教育內容進行設計,從而為高中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祝高波.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現代交際,2016,16:170-171.
[2]廖城市.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J]. 中華少年,2016,17:75.
[3]張會蘭.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優勢與策略[J]. 中華少年,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