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本文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教學模式以及基礎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結合了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對任務型教學法的實際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本文采用實際例子,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進行探究,并提出在進行任務型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大問題。
【關鍵詞】高職英語閱讀 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模式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86-02
前言:長久以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按照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應將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本文通過對任務型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引導學生能夠實際運用所學知識,旨在不斷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水平。
一、任務型教學法
(一)任務型教學法基本理念
任務型教學法是較為先進的一種外語教學法,是外語教學研究者與第二語言研究者于20世紀后半期提出的,其以大量的實際研究和實踐基礎為核心,強調教學方式“做中學”,將教學任務更加具體化,作為學生學習的動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步步完成任務,并通過成果展示的方法表現出英語教學的真正意義[1]。任務型教學法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法核心理論
1.語言習得理論
語言習得理論最早由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該理論主要指的是通過學習及習得兩種方法對某一種語言進行熟練的掌握。習得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外界溝通交流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了解到某種語言,并將該語言熟練地實際運用到日常交際中。學習指的是通過自主的學習,有意識的了解某一種語言,方式更加理智、自主化。Krashen指出:人們通過理解方式語言輸入,一步步推薦語言學習的進程,Krashen使用“i+1”的方式定義可理解語言輸入,其中i指的是習得者現階段的語言知識水平以及狀態,而i+1則表示語言發展推進的下一階段,之后輸入比習得者現階段知識水平高一些的相關資料輸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進一步學習。
2.構建主義理論
構建主義理論指的是在構建知識系統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有效利用學習資源,結合他人引導及幫助,學習者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將原有的經驗作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添加新經驗,并不斷同化、更新。經驗在更新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豐富語言信息,促進雙向發展。任務型教學法將構建主義理論作為基礎,促進學生明確學習的動機,并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下推進學習者的學習和交流,將新舊知識有效結合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提升語言的應用能力,發現并解決問題,將新舊知識結合一體構建完整的體系[2]。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不僅僅需要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還需要遵守活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包括語言真實和情境真實。教學任務的設計需要結合實際需求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信息,明確的語言場景以及符合實際的語言形式,設計需要符合實際規律,有應用價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處于真實自然的場景中學習語言,或者在模擬的情境中應用語言,進一步學習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結合原則
結合原則主要指的是功能和形式兩者的結合。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需要注重語言的功能以及語言的表達形式。人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對語言表達的形式需要熟練掌握,不斷提升對語言功能的應用能力。在設計英語教學任務時,需要結合每一個階段的特點,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系統的訓練,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三)任務原則
在任務型教學法中,任務的設計難度需要循序漸進,從易到難,教學內容先后需要緊密連接,層層遞進。任務的各種形式需要從低到高,之后再從高級涵蓋初級,前后循環,多個微小的任務連接成為 “任務鏈”。從語言技能層次分析,先輸入再輸出,階梯式遞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連接重組,將任務鏈的每一個環節結合一起,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最終達到學習目標。
(四)做中學原則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型教學需設定設計的任務,并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的任務逐漸掌握技能、獲得知識、積累經驗[3]。任務設計需增添趣味性,吸引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做中學習。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任務準備階段
任務的準備階段在課堂教學內容準備充分體現,準備階段也可以看作是引導階段。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并提出相關問題,通過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將教學內容及相關話題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課前準備時,教師需查閱相關的課文知識信息,掌握知識背景,以便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于西方文化,可以通過閱讀課外讀物進一步了解相關背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興趣的加入到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語言重點進行詳細解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內容[4]。
(二)任務鏈階段
任務鏈階段是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核心,是最為關鍵的階段。任務的服務對象是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內容設計一個核心任務以及多個子任務,每個人物之間需要環環相扣,從簡單到復雜,逐層遞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寫作意圖,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
任務1: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讓學生應用英語簡單介紹低碳生活。
任務2:學生了解文章主旨以及每一小段的大體意思。
任務3:總結介紹低碳生活
教師在布置完任務之后,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帶著任務閱讀文章,掌握每段的主體,了解文章大意。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相互發表自己閱讀文章之后對任務問題的看法,互相討論,之后再次閱讀,根據不同觀點再次討論,之后總結匯報。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掌握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發表,學生在運用英語發表時,教師及同學共同參與找到語言表達錯誤的地方以及對文章理解程度,最后由教師做總結及評價。在任務型教學中,雖然學生的水平及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采用此種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團結合作能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知識集聚階段
教師根據各個小組完成任務的不同情況,參照文章內容講解知識點,對語法及句型進行重點訓練,聚焦知識點,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掌握。
除此之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如需注意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及系統性,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學應當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程度,根據水平差異,因材施教,在教學分組時,將水平高和較低的學生合理劃分,學習好的學生帶動需要提升的學生,加強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教師需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和任務,不斷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結語:在高職院校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十分活潑的學習氛圍,也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任務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全斌,索惠赟.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
[2]崔鴻嶸.淺談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
[3]康潔.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
[4]劉影.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