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平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由于數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邏輯性,在新的教育形勢背景下,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采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對生活情境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生活情境 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28-01
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在學習過程中極易感到枯燥乏味,繼而從心理上產生反感和厭煩情緒,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其放到生活中,采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通過生活實踐來發揮出數學的作用[1]。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實際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繼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一、創設生活情境,重視情境導入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與實際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可以隨時創造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生活情境,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計算加減法時,多是通過掰手指頭的方法來計算,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十以內的加減,但是對百以內的加減法則沒有明顯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如買文具時給老板50元,實際上所花費用為23元,找零27元,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生活情境的創設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另外,由于生活情境教學策略不能運用在整堂課教學中,否則會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給學生造成錯誤的認知,認為這是一堂游戲課或實踐課,從而無法準確判斷出數學教學的本質[2]。而情境的導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重難點問題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不僅能保證數學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加強情境對話
將生活情境教學策略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及熟悉感,這樣學生可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類似問題。如講解“小數乘除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家人去超市購物,購買了許多東西,請同學們計算總共的花費。通常超市出售的商品價格都含有小數位,學生在仿真的生活情境中可以進一步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相關知識,拉近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促進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加強生活和數學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開展實踐教學,科學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時,應該營造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3]。以“多邊形面積”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事物”等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各類多邊形面積進行測量,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時,不能只局限于每一個教學階段,必須要關注其全面性,指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和解答,在課堂上布置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課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四、結束語
生活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將其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合理創設生活情境,重視情境導入,聯系生活實際,加強情境對話,開展實踐教學,科學運用生活情境教學策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69-170.
[2]潘洪榮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01.
[3]馬軼.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電子制作,2014,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