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杰

【摘要】現階段,病理生理學主要是根據疾病發生情況,以及疾病發展規律等制定而成的一門學科,作為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重要連接橋梁,和外科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學,內科學以及生物化學等課程存在直接聯系。為了保證病理生物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本文對思維導圖進行詳細分析,并對其應用提出幾點措施,意在促進思維導圖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真正發揮自身價值。
【關鍵詞】思維導圖 病理生理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89-02
所謂思維導圖主要是指:作為教學重要輔助工具之一,利用可視化、直觀化與發散化特征,幫助人們深入了解或掌握學習內容,從而加深知識記憶。而病理生理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思維導圖進行合理應用,不僅能幫助教師規范思考流程,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病理生理學的相關學習,引導學生及時掌握教學重點,在強化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質量。
一、思維導圖在課前準備中的運用
在開展病理生理學教學時,重點教學內容是對疾病發生和發展等情況進行研究,各疾病的發病原因,不僅相互存在聯系,而且各自還具有一定特點,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且相互錯綜復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構建清晰教學思路,通過各種教學材料和網絡資源等,對教學計劃進行詳細明確,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化、多元化學習空間。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將教學內容進行具體明確,并將其合理應用于備課工作中,從而對教學關鍵、教學重點進行具體展現。首先,繪制圖像的主題,之后從中心位置出發,將其劃分為幾個副主題,從而逐一描述重要信息。例如:在對“休克”教學內容進行備課時,教師針對休克二期臨床表現教學內容進行備課時,通過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可將其繪制圖1所示。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臨床表現中,屬于臨床治療最新研究成果,而將其和臨床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達到教學內容、臨床實踐相一致的目的,進而保證教師更好開展病理生理學教學工作。
二、思維導圖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
由于病理生理學機制較為抽象,而且知識點眾多,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學生難以對其進行及時掌握。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根據教師教學內容,對其進行筆記的記載,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習、理解、記錄并存的目的。而將思維導圖合理應用于教學課堂中,通過知識空間、圖像與色彩的合理搭配,幫助學生更好了解知識內容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在對思維導圖進行應用時,可以通過相關圖形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如:形狀、圖像以及顏色等,均可以對學生右腦思維能力進行激發,從而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整個教學章節。相關研究發現,對思維導圖的應用,能明顯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其顯著優于傳統教學。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病理生理學的教學課堂后,不僅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明確,而且還能將知識內容有效輸入學生大腦,促使學生創意能力、邏輯思維得到明顯提升。與其他醫學課程相比,病理生理學主要針對疾病制因講解,因此需要學生加強記憶同時,還應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其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則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并在培養學生問題思考、信息收集、綜合分析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值得對其不斷推廣。
三、思維導圖在課后復習中的運用
在完成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后,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方法,將所學內容進行具體總結,并將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點以圖畫形式進行繪制,將復雜內容變為簡單化,使其更加容易記憶,從而真正發揮思維導圖自身價值,進而改善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因此,將思維導圖合理應用于課后復習中,引導學生在對其進行繪制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意識,積極參與新、舊知識體系的構建中,確保知識體系具有一定的網絡化,系統化與條理化的特點,為學生后期臨床思維的鍛煉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束語
在病理生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思維導圖合理應用于各教學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對知識內容進行歸納,而且還能將知識點給予簡單化,通過教學步驟和教學時間的簡化,讓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因此,思維導圖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值得對該種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芳,劉穎,石磊,等.病理生理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9):702-704.
[2]陳加貴,呂燕.思維導圖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考試周刊,2016(32):173-173.
[3]鄒丹,吳敏范,金戈,等.應用思維導圖完善病理生理學PBL教學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