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閩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敝奶丶壗處熃覐┮苍浾f過:“順應學情是教育的生命線?!标P注學情是教學的內在需要。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學情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哪些學情需要我們去關注?筆者認為,應該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知識背景
蘇霍姆林斯基在《“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一文中建議:“教師應盡力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里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一個智力背景?!比绻麑W生的學習是建立在缺少知識背景的基礎上,這樣的學習會變得困難重重。我們應該在了解學生知識背景的基礎上來設計學生的學習。例如《晶體的熔化和凝固》一課中,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晶體熔化過程出現的現象并記錄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數據,而數據的處理方法就是在數學上已經學習過的描點作圖法,學生操作起來游刃有余,這樣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特點,為概括晶
體熔化特點打好基礎。又如在《探究歐姆定律》的實驗中,同樣用到了描點作圖法來確定電流與電壓的正比和與電阻的反比關系。又如,初中物理蘇科版第一章《聲現象》,要探究聲音的產生、傳播條件等知識,其實學生在小學四年級的自然學科中已經學習過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把他們已經知道的說出來,再補充那些學生還不知道的知識。
二、學生的已有經驗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沒有自己的“經驗”,就無從對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主動建構新知識的基礎和前提。嬰兒一出生就開始觀察生活中的力、熱、光、電、聲等自然現象,學生在他們上物理課之前其實頭腦中已經有一些物理知識了,而教師在備課階段最需要思考的是: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哪些是學生有疑惑的?疑惑點在哪里?這樣,用最寶貴的課堂時間來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才可以實現高效課堂,學生每節課都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例如“電流”的概念是不必講的,雖然學生不能用語言告訴你它的定義是什么,但他一定知道燈泡之所以亮著是因為有電流通過。又如“內能”,學生不好想象,這時候需要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引導,比如問“物體內部有什么?”“分子在動嗎?”“分子之間有勢能嗎?”最后過渡到內能的確切含義上。再比如在學習力與運動關系之前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個向右運動的物體必然受到向右的力,向左運動的物體必然受到向左的力??蓪嶋H的情況并不一定都這樣,在備課階段教師應準備有足夠的說服力的生活實例,解釋學生的疑惑,比如汽車在踩了剎車之后,受到向后的力卻依然向前運動;離開手的鉛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但是卻向前運動等。學習是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知識結構的過程。
三、學生的學習需求
需求是一切行為的動力,游客的需求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顧客的需求促進商業的發展,乘客的需求促進交通業的發展,同樣學生的需求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勝、好玩,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怎樣讓自己的課堂自然而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強迫學生聽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想想辦法:
1.學生能動手的實驗教師不必代做。比如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電流表、電壓表讀數方法,最簡單的電路的連接等。
2.聯系生活實際,使自己的課堂接地氣。在上《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課時,我讓學生先看一段“太空大戰”影片的戰斗場面,觀看后讓學生思考這些場面是否符合物理知識。這樣引入新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有血有肉,生動有趣,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學好物理有利于解決我們身邊的實際問題。再如,在一次物理課上我做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當我稍微用力吹氣時,看到水面在A管中上升了,我又提醒學生思考:如果再用大一些的力吹氣,水是否可以從A管中溢出?讓學生自己試試看,結果卻讓所有人異常驚奇。學生一下被這個難以想象、但是又可用實驗做出的現象吸引住了,馬上陷入了思考。這時我開始上新課《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前不久《光的折射產生的生活現象》一課,由于知識較難,我心里很忐忑地做了一次嘗試,結果讓我喜出望外。對于“為什么人總是把水看淺了”,我先讓學生說,再小組討論,互相補充,一個難題竟然被他們聯合攻破了,學生臉上也是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學生的能力往往都被低估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需要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不能想當然地把學生不喜歡的東西硬塞給學生,而應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主體參與之下形成教與學的互動課堂。
以上幾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若能得到靈活運用,那么我們的物理課就會變得有趣、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娜.優化物理學案,提高課堂效率[J].現代交際,2012(8).
[2]于世華.提高課堂效率的三條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