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耀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理當回歸生活。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將目光投向學生生活,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橋梁,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就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生活化途徑提出三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生活素材;數學實踐
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我們發現現在的數學課很難調動學生興趣,課堂教學未能聯系生活實際,導致學生學習質量遲遲難以提升?!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教師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將數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一、挖掘生活素材,教學內容生活化
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非常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生活經驗,依據教學需要,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可依托生活現象,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
人教版教材中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一年級認識圖形、認識鐘表,二年級長度單位、認識時間,三年級認識時、分、秒、長方形和正方形,四年級觀察物體、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五年級位置、簡易方程,六年級位置與方向、扇形統計圖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教師在講到這些內容時,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所學的內容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激發學生關注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興趣。
例如,在“認識時、分、秒”一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這樣設計教學:在黑板前掛一只時鐘,給學生布置2秒鐘起立、2分鐘做一道數學題的任務,讓學生感受時間長短;教師可告訴學生10時上課,11時下課等概念,讓學生初步認知計時方法。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廣闊的生活海洋中蘊藏了取之不盡的數學寶藏,教師應善于從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降低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難度,使學生愛上數學,排除畏難情緒。
二、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生活化
世界上的每一個空間和每一段時間都有數學現象的存在,小到一分一秒的流逝,大到高樓大廈的修葺,無時不需要、無處不需要用到數學知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情境,在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形知識。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數學情境,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數學知識。
以教學三年級“多位數乘一位數”章節知識為例,在講解“口算乘法”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購物情境:媽媽到菜市場去買菜,白菜的價格是每顆3元錢,辣椒的價格是每斤4元錢,豬肉的價格是每斤15元錢,買2棵白菜需要花費多少元錢?買2斤辣椒需要花費多少元錢?買2斤豬肉需要花費多少元錢?學生都有過購物經驗,每天都要吃飯,創設這樣的數學情境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順利導入所要教學的內容。
小學生正處在逐步積累生活經驗的過程中,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創設數學情境,使學生在與生活場景對比的過程中提煉出數學知識,找出數學規律,為相關數學概念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開展生活實踐,教學評價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數學知識寓于生活中,數學知識還要用于生活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機會,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深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凹埳险劚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經歷過實踐,學生如何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在教學六年級“圓”知識的過程中,講解了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等相關知識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活動:請同學們放學回家的時候,觀察馬路上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公交車、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四年級學習過三角形知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同學們仔細思考,想一想可將車輪設計為三角形嗎?結合本次課所學知識進行解答。
開展數學課程評價,教師不應將目光局限于學生考試成績上,而是要為學生制造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關注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以過程性評價代替結果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現數學作為應用性學科的課程理念。
華羅庚曾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生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聯系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使學生能真正學習致用,實現數學課程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亞娥.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究[J].數學教育研究,2013(7).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