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摘 要: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課上得夠不夠精彩,從他所提的問題就能看出來。幾乎可以說,提問是一位教師的基本素養之一,也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技能。提問之好壞,既可以吸引學生進行思考,也能根據學生的回答掌握其學習狀況。提問這門藝術有許多的技巧,是所有教師都必須掌握的。
關鍵詞:物理教學;課堂提問;提問技巧
一、問題新穎,貼近生活,提升學生興趣
1.以新穎的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事物新穎,才能吸引人的興趣,對于學生而言尤其如此,在提問時,教師應提前對問題進行有意識的構想,引入新鮮事物,以提升其新穎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學習興趣,由此,興趣也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動力。
2.立足生活,激活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年紀尚小的初中生而言,很多時候興趣才能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故而教師在設置提問時,不能過于死板,靈活地結合現實生活,從學生所熟知的事物中引入問題。例如,有關沸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設置問題:冷水會不會讓熱水出現沸騰現象,紙盒子會不會讓水燒開。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切入,能夠極大地吸引他們的興趣進行思考,有了學生思考的興趣,教學效率就能夠大大提升了。
二、把握時機,目的明確,尊重學生差異
在課堂上,教師有權利進行提問,但只有恰當的提問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服務于整體教學的提問,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問題可分如此幾類,首先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而設,例如,教學導入中設置問題,并不需要學生有明確的答案,而是吸引他們進入教學內容的一種手段。第二類,提問是增強課堂互動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第三類提問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例如,在進行電阻測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有沒有可能通過別的辦法,只用一個電表來測量未知的電阻。總而言之,教師所提之問必須事先進行設置,從備課階段就要構思好,問題要參照難易程度和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設置,使之具有較強的目的性、規劃性。
三、提問要圍繞教學重點展開
1.圍繞教學重點進行提問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不能偏離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和難點是學生學習的重心,它們一方面對學生而言構成了學習的障礙;另一方面,又為學生鍛煉思維提升學習效果提供了契機。因此,問題設置需要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學習中的困難。
2.抓住教學重點進行提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具體實踐
初中生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往往形成一個普遍的錯誤認知,就是物體沒有力的作用則無法運動,這樣的觀念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時出現嚴重的偏差,這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師的問題可以由此展開,加強學生對這一定律的認識和把握。其問題可如此設置:坐動車是人們普遍的日常行為,如果你在勻速行駛的車廂里向上跳,然后落下,這時你的位置與起跳點的位置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突然斷開了外力作用,正在轉彎的車,仍會持續轉下去嗎?對于電阻知識的學習,很多學生常常陷入一個誤區,認為電阻大小只由電流、電壓所決定,而忽略了電阻自身的因素。這個教學重點也需要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進行突出,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學習和思考。問題設置可如下:降低電壓,電阻會不會減小?完全斷開電壓,阻值會不會也歸于零?
四、課堂提問需要教師認真觀察學生,靈活應變
1.立足動態化課堂,提升教師應變能力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也不是觀眾,課堂需要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學相長是動態的變化,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需要進行互動,這個過程中,各類問題也會不間斷地出現。面對動態的課堂,老師的提問也要靈活多變,良好的應變能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觀察學生,適時轉化
物理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做奧斯特實驗,許多教師出于慣性會把導線從磁針下拉過去。學生可能會提問,磁針為什么不是上下轉而是東西方向呢?然而這并不是一個教學范圍內的問題,學生要到了高中才會接觸這方面的知識,老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把握學生的思路,在解答時,能夠靈活轉換一下思路,換一種方式講解磁針受的是東西向磁場的影響,才會發生這樣的轉動。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靈活應對,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就適時轉化一下思路,引導學生一起思考,也給自身留下一個思考的余地和空間。
總之,提問是教師進行教學時所必不可少的技能,恰當的提問,可以有效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問也是一門學問,提問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但提問并沒有固定的范式,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規劃和教學實踐過程中,多多探索,在探索中把握提問技巧。提問能力的高低,是基于教師的日常積累,任何一位熱愛教育,專注而勤奮的教師,都會把一定精力投注其中,以提升自身的提問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曾志凌.課堂提問的現狀分析與策略[J].教育,2010(36).
[2]陳兵兵.淺談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5).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