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英
摘 要: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而且因為它關系到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對于將來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何種形式來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帶領學生先了解一下閱讀的大概內容,然后教師再把自己想要教授的內容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這種模式根深蒂固,學生也已經習慣了接受,懶得自己去思考。但是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提倡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來進行教學呢?首先教師要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注重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們拿小學的課文閱讀來舉例,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先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由學生來對教師所設定的問題進行反饋,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針對學生所反饋的內容看看有沒有什么問題和缺憾并進行補充。這種教學的形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的過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
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攻克難題
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閱讀的內容比較冗長,也比較復雜,學生自主學習的話可能會有困難,若是教師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又與“填鴨式”教學無異。那么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合作,在遇到比較復雜的閱讀時,先是小組內每個學生都通讀一遍原文,然后每個學生負責其中一段內容的解釋,這樣幾個學生合力理解閱讀的中心思想、閱讀內容,教學自然也就變得簡單一些。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既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又大大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同時這種形式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對教學來講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因此從這些方面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三、利用多媒體來創建閱讀的情境
在閱讀教學中若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創建出教學情境的話,那么教學效率一定能提升一個層次。舉例而言,在進行《桂林山水》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搜尋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與視頻,雖然不能與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關聯,但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引起對課文閱讀的興趣,學生對課文閱讀的興趣提升上來了,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很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同時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的形式也具有可保存性,教師把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或者PPT的形式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把教學視頻分享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復習,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在課下的時間進行復習,同時對于有事缺課的學生來講,也可以在課下時間了解到課程的內容。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就要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意識,在當前階段學生的閱讀面很窄,有的學生想要進行閱讀可是苦于沒有資源而有的學生有資源卻白白浪費了,并不愿意進行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擴寬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呢?首先可以往教室的角落里擺放一張桌子成立圖書角,放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學生在有時間的時候都可以進行閱讀;其次倡導學生進行資源共享,每個學生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貢獻出來,這樣學生可閱讀的資源又多了很多;再次,教師在遇到一些好的閱讀文章時,可以把它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面也能拓寬很多。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意識到閱讀量的重要性,其實只要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書讀得多了,自然閱讀的能力也能提升上來。
總之,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也顯現了出來,如何來進行閱讀教學也成為眾多教師研究的目標,以上的內容僅是個人在閱讀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與思考,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也相信每一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相信我們的閱讀教學能夠越來越好,語文課堂的效率也可以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章海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08(2):8-9.
[2]楊秀娟.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2016(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