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園
摘 要:中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是通過高中政治課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培養的教育形式,公民教育就是社會培養新加入者成為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中有效成員的教育過程,縱觀思想政治教材,公民意識的教育貫穿于全部內容之中,包含著中學生的國家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公意識,在互聯網時代,應當更加明確教育理念,讓學生對自己的價值取向有明確認知,并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成為思想道德品質合格的社會公民。
關鍵詞:公民意識;互聯網時代;高中政治
一、微博(微信)時代的特性民主特性
1.平等對話
互聯網時代的公民參與的最大特征就是平等對話,并且公共領域的主要特點就是平等對話,想要構成公共領域的話題基礎,就要在平等條件下設立對話和交流的方法,互聯網通過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的傳播模式,使每個上網的人都成為傳播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發布者,這種傳播模式為人們提供了平等的對話交流空間。在虛擬環境里,人與人之間互相沒有身份懸殊,才能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平等,人們利用自己的虛擬身份進行交流溝通,互聯網無疑是最理想的表達自己思想的話語環境,所以公民在互聯網上也能更好地實現自由平等。
2.自由參與
互聯網是公共領域,而公共領域是向所有人開放的獨立生活空間,公共領域的參與者都有獨立的人格,他們可以自由往來公共空間,互聯網就是打破了傳統的傳播觀念,實現了自由參與和自由交流的模式,并且在互聯網中所有公民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自行選擇進入或者退出。公共發表意見更多是以匿名的形式,而匿名代表的是個人隱私的安全,在匿名時會較少地顧及自己隱私的暴露,彼此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這是互聯網時代民主的特性之一。
3.公開透明
在互聯網時期,所有的對話和交流都是公開透明的,公眾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也就是將自己的想法讓大眾知道,不會有任何掩飾和隱藏的行為。原則上,所有公民的言語都是公開透明的,這形成了一種公共領域的對話構成,而對于政府的民主政治推進,只有更好地要求政府公開權力,將政務透明公開,讓公民進行監督和批評,才能將政府的民主政治很好地推進,互聯網將政府政務一五一十地公開給所有民眾,有利于民眾進一步了解國家和體制的相關情況,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發揮公眾的權利。
二、微博(微信)時代中學生公民意識的總體狀況
1.主體意識缺乏
主體意識強調主體在理性和情感上的積極主動作用,中學生想要樹立公民意識就應當在微信時代樹立自己的主體意識,從而發揮更大的價值,促進社會的進步?;ヂ摼W技術的出現帶來交往實踐方式的轉變。但虛擬交互帶來的只是技術創造和交互便捷,并沒有辦法很好地反饋主體意識,那么中學生在認知和體驗的過程中就會受到很多方向的指引。由于缺乏主體無法對信息進行正確的篩選,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并不健全。
2.權利意識明顯但維權制度不健全
在互聯網技術風靡的時代,中學生的權利意識明顯但維權意識缺乏。在互聯網實踐中統計發言我們可以得到一份數據,中學生認為應當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但他們并不了解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才能使權利得到很好的維護。由于互聯網的特性,所以這一行業缺乏相關的體系和制度建設就會導致互聯網的管制混亂,網絡中的權責義務不明顯,那么就無法從恰當的渠道維護自身的
利益。
3.參與意識突出但社會活動缺乏
調查中發現學生會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輿論,但參與意識突出,實際的實踐活動卻非常缺乏。從互聯網社會活動的參與方向來看依舊是娛樂性較多,政治法律類較少。沒有將網絡的功能充分發掘出來,同時也沒有將學生自身的優勢和國家發展及網絡發展結合起來。培養中學生的公民意識不僅要在網絡上進行發言和討論,更多的應當在實際生活和社會參與中有更多的實踐。
三、微博(微信)時代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對策方法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公民意識、開拓建設互動
機制
首先應當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中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不僅引領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是公民的精神支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而對于中學生來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同時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塑造中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基礎。公民意識不僅包括了公民對民主法制的需求、對自由平等的需求,還包括了對公平正義理念的追求。這些在公民意識教育中處于支配地位,如果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那么對于中學生的公民意識的教育就會在根本上失去方向。所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中學生的公民意識教育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2.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倡主體虛擬實踐
要讓學生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人生的發展,并且正確地對待自然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能夠在生活中和人際交往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了正確的方向,才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倡主體的虛擬世界由于網絡社會使人的主體虛擬化,所以,互聯網其實也是人在虛擬空間中的互動過程。只有主體積極地參與互聯網活動,才能將公民意識落實到位,激勵中學生以主人翁的熱情參與政治社會實踐活動,既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又能夠對他人產生積極影響。
3.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注意規范參與路徑
通過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更好地將改革開放的文化和內涵深入每一個中學生公民的心中。因為中國的經濟成分以及價值選擇越來越多樣化,所以需要一個能夠代表廣大人民利益、所有階層都接受的共同理想來引領公民意識的建設。而這個理想在高中政治中的體現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增強公民的社會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矛盾,維持社會穩定。要培養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就要懂得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意義,同時把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概念和實施方式灌輸給學生,并且結合我國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增強公民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ヂ摼W世界學生的權利意識和活動情況緊密相連,只有規范參與路徑才能讓學生在網絡參與社會活動時有更多的指引方向,面對權利的侵害也能有更好的維權措施,有利于保護中學生的言論自由。
4.充分理解公平和效率的關系多方強化責任擔當
要培養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就得理解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增強個人的法律意識,并且樹立科學發展觀、培養進取精神,指引工作和學習的方向,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法律觀念以及公平意識進行培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不僅要讓學生有自主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ヂ摼W的存在是以現實為基礎的,所以在現實和虛擬領域構建出立體化的規章體系,有利于教育文化的軟性滲透,也是多方合力強化責任擔當的表現。
四、結論
網絡時代的來臨給中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公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逐漸加深的同時,對于互聯網的管制和權利的維護也是當今的重要課題。而互聯網時代,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培養研究也會凸顯其重要意義,這不僅體現了構建和諧文明互聯網世界的現實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
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峰.公民意識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價值根基[J].教學與管理,2013(25).
[2]陳九龍.公民意識在互聯網中的發展探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4(1).
[3]李迎新.互聯網公共領域特性與公民意識的培養[J].教育研究,2010(17).
[4]陳聯俊,韓莉.互聯網世界大學生公民意識狀況的實證研究[J].中共四川省機關黨校學報,2014(2).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