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清
摘要:英語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和交往。學生要掌握這門語言就必須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尤其對于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自主學習更為重要。農村學校的學生生源差,基礎差,教學班額大,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們,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的發展。不管問題有多少,歸根到底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是要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創建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英語教學落后的現狀。
關鍵詞:高效;自主學習;情趣培養;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34-02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但目前,在我校面臨著班大人多,師資力量薄弱,加之教師教不得法,致使兩級分化嚴重,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大班額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開展大量形式多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信息交流,真正推動每個學生的進步。下面我談談在大班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的一些做法。
1.在課前指導預習
預習,作為英語學習中的第一個環節,是學習英語知識的起點,是整個英語單詞句型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英語單詞、對話、短文先進行認讀、了解、質疑、思考的過程,是課堂教學之前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預習是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行為,教師要騰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預習,并訓練學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預習方法。(1)先借助單詞,再選用自己喜歡的一種讀書方法讀課文。(2)可以通過聽錄音,模仿其發音與語調。(3)將文中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在課上向教師、同學請教。(4)從指導預習到獨立預習。
2.用情趣來激發保持興趣
情趣包涵興趣、性情、感情、志趣等內容,小學生的情趣既有天性的童趣又有后天所得的情趣和各種學習興趣及理想知識和英語學科的趣。在教師看來的情趣是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英語學科的積極性。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代小學生最重要的,也是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境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整體的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充分利用"情趣教學"這一重要擴展教學形式,在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將有很大的幫助。在英語教學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情感教育,培養學習興趣,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使課程改革得到很好的成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誘導和激發。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包括令小學生開心的游戲,好聽的音樂,活潑輕松的舞蹈,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多媒體,逗樂的小品等等。所以我認為情趣教學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教育方式,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是一種語音、語調、語句、語法的傳授和培訓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是對學生的一種培養和一種訓練。當小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濃厚興趣、好奇心和欲望時,不僅能產生情感遷移而且可以使注意力特別集中和學習的能力迅速的提高。因此在英語的情趣教育中,十分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的激發和培養。
2.1 為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創設情景、講故事、小組接力競賽、課本劇表演等形式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我把學生分成A B C D 四組進行組接力比賽。例如:A: What are you doing? B: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 C: What are you doing? D: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 D: What are you doing? C: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 B: What are you doing? A: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 比賽結束后給各組評分。這樣通過一組一組的練習,學生既感到能為小組得分感到自豪,又對所學的新句子熟練的表達出來而高興。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拓寬了單位時間內學生活動的空間,釋放了每一位學生的精神活力。具體形式有:個人學習、同桌協作、分組競賽和分排競賽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進行形象的表演,用豐富的表情、身體語言、手勢、語調等去創設語言環境。根據小學生愛表演、善模仿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給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促使他們積極熱情的進行用英語交流的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聽力及表演能力。
2.2 營造英語的氛圍。每一節英語課我們都用英語互相問好、課堂用語也用英語說,這樣久而久之就不用擔心學生聽不懂而影響教學進程,而且還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必要的時候用漢語翻譯或者是肢體語言使學生明白。其次,要使課堂生活化。要讓學生感受到這并不僅僅是一堂課而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仿佛真的在國外。這種身臨其境的課堂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例如借助學習用品、問路、上學、回家、道別、逛街等內容做一些簡單的營造。如我在教學Gogo開心學英語第八冊《Unit One Where did you buy that hat?》時,我提前一天布置同學們去一下shopping, 并把買回的東西帶回學校,再第二天的課堂上我們把教室變成了一個shopping centre,要用英語交流進行購物,這樣能使嚴肅的課堂變得活躍、生動起來,同時也給學生增添了很多的學習情趣,也可以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2.3 利用多媒體實行情景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的教學不是停步在過去的"黑板粉筆"的教學,而是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多媒體方式,所以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情趣所在。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有介紹動物的詞語時,教師可以預先在網上下載一些不同動物睡覺的、吃東西的、曬太陽的等等圖片還可以下載動物的叫聲。又如我在教學Gogo開心學英語第八冊《Unit Three He is going into the hole!》這個主要學習一個感覺的形容詞,以及產生這些感覺的原因,口頭抽象的描述會讓同學們感到乏味,于是我在網上找了很多動畫的圖片,這無疑會引起學生極濃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趣。利用聲音和形象相結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是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這樣可以收到良好的臨場效果。總之,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說的能力,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性形象的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而且還為學生創設逼真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使他們不必借助翻譯,通過視覺就可以通達和理解語言內容的目的,從而促進能力的提高。
2.4 開展小組合作性學習培養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小組合作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平臺,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執教Gogo開心學英語第八冊 第二單元《Turn left at the corner》中的"Target"這一環節中, 我根據 "Excuse me, Where's the …? Sure, go straight ….. Turn left/Turn right at …… Walk one block/Walk two blocks. It's on your left / right"等幾個句型,先讓同桌的學生看著地圖,各自陳述自己要去那個地方的路線,讓對方猜那個地方的地名,通過多次的操練直到熟練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此時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最后由各小組推薦一對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選出最佳小組,最佳個人予以獎勵。長期堅持這種方法,既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合作精神,有增強了他們的爭先意識,學生的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肯定會得到了提高。
3.課外作業的自主
首先,課外作業必須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要結合學生生活,學以致用。對于高年級學生,可讓其自制英語手抄報,自編英語小故事。其次,作業要分層次布置,鼓勵學生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并閱讀適合自己的英語課外讀物。提倡學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課外自己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六年級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逐漸增多,于是我經常給我的學生布置一些能夠培養自主能力的作業,如英語手抄報、英文書寫競賽等,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我還讓學生養成寫英語積累本的好習慣。在積累本上,學生記錄了自己喜歡的單詞、句子、英語詩、英語笑話、英語諺語、英語新聞、英文歌曲等,圖文并茂、知識面廣泛。
語言知識的傳授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標。由于英語課堂教學自身的局限性,英語教學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自我鞏固而獲得。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實踐證明,不同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教師因材施教,并堅持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成功就在眼前。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29
[2] 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學科教育,2000.7
[3]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