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兵
摘 要: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較為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之一,實踐證明,它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一定的閱讀語感,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品位和閱讀素養。簡要分析了群文閱讀的意義,重點探討了群文閱讀內容的選擇,最后提出了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閱讀興趣;閱讀素養;內容選擇;注意問題
一、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激發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小學生要能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一階段要達到一定的閱讀量;能夠理解文章中語境的起伏變化,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魅力;能夠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然而,長期以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量較小一直是制約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閱讀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群文閱讀教學通過圍繞一個議題或主題選取一組文章進行閱讀,可以使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大量閱讀,因而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堅持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在群文閱讀中,小學生持續閱讀大量的文章,其思想和行為就會自然而然地向著一個明確的方向發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行為習慣、情感習慣、思維習慣等。同時,有了閱讀習慣,通過大量閱讀量的積累還能形成很好的閱讀語感。進而,促使小學生從小就成為一個愛讀書、想讀書、享受讀書的人。
3.提升閱讀品位和閱讀素養
群文閱讀具有引導、生成和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群文閱讀,小學生在明確的主題引導下,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能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并達到一定的閱讀數量,從而在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構建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辨別能力和感悟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一定的閱讀取向,養成較高的閱讀品位,真正提升閱讀素養。
4.改變教師的教學習性
教學習性是教師內隱的教學觀念和行為習慣,它是教師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教學實踐中,逐漸習得并內化而成的教學信念和行為傾向系統,是教師理解外部教學世界的內在依據和教學實踐行動的內在指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已經成為教師某種固有意識和經驗的積淀,并內化為較僵化的教學習性。在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今天,群文閱讀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師中心”“學科本位”“教材本位”的思想,真正樹立“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的觀念,進而養成新的教學行為習慣。
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
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曾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對語文教學來講,教學內容的確定可能更為重要、更為關鍵。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那么教師的教學再精致、再精彩,課堂的氣氛再熱烈、再活躍,價值都極為有限。”這充分說明在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群文閱讀教學,其教學內容更為廣泛、更為開放,面對要選出一組相關聯的多篇文章或整本書,考慮的因素會有很多,更需要我們做出慎重選擇。
1.依據文本價值,選擇教學內容
語文文本大多有兩方面的價值,文本的原生價值和文本的教學價值。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文本傳播的信息,更要考慮文本是如何傳播信息的。例如,一組描寫刻畫人物的文章,放在群文閱讀教學里,它的教學價值就不僅是了解和比較人物的性格、外貌及成長環境,更要了解教材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為的。在選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時,我們不能僅考慮將文本單純地作為教學內容,只注重信息的接納,而不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和言語智慧,也不能隨意將文本內容進行無限的拓展和延伸,形成大量的“非語文”,導致“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應該注重文本的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的融合,從而獲得關于整組文章言語智慧的集中建構。
例如,新美南吉的兩篇童話:《小狐貍買手套》和《螃蟹的生意》,就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比同一作者兩篇童話不同的表達主題,品悟關鍵的詞句,體會童話帶來的感受。選擇以上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對比、連接、表達,從而實現學生在童話閱讀中的意義建構。
2.依據群文體式,選擇教學內容
群文的不同體式,即文本的不同體裁,影響著不同教學目標的實現。小說類的群文閱讀,重在引導學生比較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等,感受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方面的不同手法;散文類的群文閱讀,重在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品味、材料的組合、主題的提升;詩歌體裁的群文,重在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意象及意境,比較不同詩歌在表達上帶來的不同感受;說明文的群文閱讀,則要在比較中發現群文在說明方法上的不同,體會不同的說理方法和表達效果。我們要依據教學目標,根據群文的不同體式,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施以不同的閱讀指導方法,從而引導不同的閱讀方向。
例如,根據小小說的特點,一位教師在四年級閱讀教學時選擇了《好孩子》和《勝似親人》兩篇文章,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夠把握小小說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清情節,還能感受小小說出人意料結尾的獨特作用,體驗小小說的體式特征,領會閱讀小小說的方法,品味小小說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依據組文目的,選擇教學內容
一般來說,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學價值,甚至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放在不同的群文閱讀里,其教學價值也是不同的,以什么標準來組文,組文要實現什么樣的閱讀功能,為什么選這一篇而不選那一篇,這些在組文時都需要充分考慮。一組愛國情懷的詩歌學習,是為了從群文中了解作者從不同角度表達的愛國情懷,感受詩歌意境,受到愛國情懷的人文熏陶。
例如,在學習了老舍的《小麻雀》后,為了對同是描寫動物的文本進行整體關照,能夠使學生對不同語言和結構進行比較、分析,領會從不同角度描寫動物的不同寫法,教師可增加一組其他作家描寫動物的文本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再如,學習了安徒生的《丑小鴨》后,為了加深對安徒生作品的了解,從其成長經歷中感受其作品在不同時期體現出的不同風格,從而對安徒生童話有比較系統的把握,教師可以拓展一組安徒生不同時期的童話代表作進行閱讀等。
4.依據學段學情,確定教學內容
不同學段的小學生,其智力水平、認知層次、興趣特點等學情各不相同,新課標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要求。群文閱讀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要根據學段學情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低段,閱讀內容要以故事、童話等為主,閱讀方法應采用朗讀,初步學習默讀;對于小學中段,增加敘事性作品,讓學生初步學會默讀,開始學習略讀;而小學高段對默讀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內容以敘述性作品為主,同時增加了說明性文章和簡單的非連續性的文本,并且可以進行聯想,做出獨立判斷。
例如,《橋》和《一件運動衫》兩個文本都是小小說,均具有小小說短小、精致、結尾出人意料的特點,但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出人意料的結尾在小小說中的表達作用以及兩文中幾處看似閑筆反復出現的作用等,均是學生不容易讀懂、不容易揣摩出來的,因而就不適宜選作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內容。
5.依據教師背景,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在選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時,我們還要考慮教師自身的背景,如學歷、教齡、學識、經驗等。教師自身的背景不同,對群文閱讀教學的駕馭能力便會不同,對于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較高的教師,可以選擇主題大一點、范圍寬一點的內容;對于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就可以選擇自己相對熟悉、理解較為透徹的內容。總之,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內容,自如地啟發和引導,實現“學生自主閱讀,師生交流討論,雙方合作分享”的閱讀氛圍。
三、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應不斷擴大閱讀視野
小學語文教師若想成功實施群文閱讀教學,首先自身的文學底蘊和鑒賞能力要達到一定的水準。為此,教師應手不釋卷,“活到老、讀到老”,不斷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找到適合某一主題的文章,才能在眾多文章中找出適合小學生的文章,才能憑借自身的文學修養,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素養。
2.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要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為此,教師不能講太多話,不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老師話多了、問題多了、對話多了,學生閱讀的時間相對就少了,此長彼消,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就讀不完一群文章了。同時,學生閱讀完之后,在交流自己感想或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無論角度如何,不論邏輯怎樣,教師都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表達時間,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
3.應關注學生能力發展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彌補單篇閱讀教學中過于關注文本內容學習的不足,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可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方式,拓展思維空間,培養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比較能力、評判能力,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探究思維、創新思維等。
4.要學會取舍
群文閱讀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要學會相應的取舍,對文章結構的藝術性不能太過苛求,不能過于精、深、細、透地講析文章,不能按部就班、步步為營、面面俱到地分析文章細節,不能將“精讀”“品讀”“有感情地朗讀”等無限放大。群文閱讀教學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要點、把握難點,要學會放棄。對此,可以根據讀物的不同類型,更多地引導學生嘗試采用略讀、瀏覽,甚至跳讀等閱讀方式。
5.要開發閱讀教學資源
群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各類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功能。為此,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配套閱讀材料以及其他圖書、報刊、工具書、網絡、圖書館、資料室等。教師既要重視“文本”資源的開發,又不能忽視“超文本”資源的開發,同時,還要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從而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策略,為小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小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萍.群文閱讀教學:概念、范式與價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6(4):75-78.
[2]劉大偉,蔣軍晶.群文閱讀教學:概念、價值及實踐路徑[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1):33-37.
[3]王雁玲,尹浪.語文課程觀視域下的群文閱讀教學[J].教育導刊,2016(2):46-51.
[4]李爽,王朔.略論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十大關系[J].教學與管理,2016(5):23-25.
[5]張碧寬.試論教師在群文閱讀指導中的多元化角色[J].教師教育論壇,2014(11):94-9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