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中學,新疆 北屯 836004)
摘 要:教師要注重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完成教學目標。文章從課前預習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等方面,研究課前預習與小組合作對高效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高效課堂;課前預習;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G4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94-01
高效課堂能讓班級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學習效果,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其實,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目標是很難做到的。學習好的學生不用老師過多操心,他們自己會主動學習;中等學生則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和幫助,也能達到目標;而有些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缺乏自覺性,雖然老師認真講解,但他們的心思有時卻不在學習上,這對構建高效課堂造成了一定阻礙。經過研究,若教師采取一些適當的教學策略,能對構建高效課堂起到一定實效。本文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課前預習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對于課前數學預習,很多學生認為不需要。調查發現:(1)全班29人,每天能自主預習(即教師沒有布置預習任務)的學生只有5人,大多數學生很難做到自主預習。(2)家庭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家長要求學生預習語文和英語,對數學預習不做要求,因為家長認為數學不用預習或者不知道應該怎樣預習。(3)數學教師對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但不做任何要求,不規定達到什么目標。上課時,大部分學生會說預習了,但其實對新課內容并不了解。這說明,學生只是應付老師,并不重視自己預習時學會什么知識、在預習中有什么疑問,沒有達到真正的預習目的。
針對這些現象,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和目標進行預習。例如,根據一些實物如冰箱、盒子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點、面、棱的特征,并完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8頁的表格: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長方體有( )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長方體有( )個頂點、大家還有什么發現( )。第二天上課時,教師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學效果非常好。可見,教師對預習的正確引導可以解決學生不重視預習或不知道如何預習的問題。所以,數學教師應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有據可循,有學習目標,這能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對高效課堂的實現起到促進作用。
二、小組合作學習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四年級的植樹問題時,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難點是根據這一關系或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6人一組,每組都要有好、中、差三類學生,并選出組長。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們一起探究學習,發現規律。例如: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樹?利用畫圖的方式,小組總結出規律:兩端都栽時,棵數=間隔數+1;一端栽樹時,棵數=間隔數;兩端都不栽時,棵數=間隔數-1。接著,教師出示兩道應用題,要求學生用剛才的結論來解決。問題一:1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約15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約1千米,一共有多少個車站?問題二:兩棟教學樓相距60米,在兩樓之間的小路兩旁種樹,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種多少棵樹?教師要求小組合作完成這兩道題目,并且讓每個小組中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學生來匯報答案,哪一組匯報得完整、正確,該小組成員就會獲一枚獎章。有了這樣的激勵,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每一位成員都認真解題,并且學習好的學生主動給學習差的學生認真講解。最后,每個小組都進行了匯報。對于問題一,屬于植樹問題中的兩端栽,因此答案是間隔數+1,共16個車站。對于問題二,因為在兩棟樓中間植樹,屬于植樹問題中的兩端不栽,因此棵數=間隔數-1,但由于兩邊路旁都栽,則還要乘以2,就是需要種38棵樹。
每個小組上來匯報的學生都能非常流利地回答問題,每一位學生匯報完,下面的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匯報的學生滿臉興奮和自信。要知道,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學生通常是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次匯報的學生甚至有從來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設計本堂課的出發點,是嘗試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可見,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課后,教師找匯報的學生談心,問他們為什么表現這么好。他們說:“自己回答問題,不會就算了。可這次我代表的是我們組,如果回答不上來,我們組就不能得獎章,同學們多失望呀!所以,我要努力。”可見,在每個學生的心里,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都非常強。教師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便可以讓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課前預習和小組合作學習這兩種方式可以助力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積極性,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當然,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每一位學生學習潛力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挖掘,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唐衛彬(1968-),女,重慶人,小高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
[2]孫敬.邢臺市第十二中學高效課堂改革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