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證大中學,江蘇 海門 226100)
摘 要: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班主任要找出成因,針對學困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和轉化。文章從學困生轉化的具體案例入手,對新形勢下有效轉化學困生的策略及辦法進行研究,以提高學困生轉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轉化;成因;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1;G635;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98-01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由于心理上的障礙或受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對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即學困生。班主任應通過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學習與探索,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逐步引導學困生走向成功。文章結合具體案例,對新形勢下有效轉化學困生的策略及辦法進行研究。
一、學困生轉化案例
班級中有一位小L同學,上課經常遲到,甚至逃課。經了解,小L是從某中學休學來到本校的,學習、生活習慣等較差。小L的家長與教師溝通較少,有時甚至家長會也缺席。后來,小L表現更差了,開始頂撞任課老師,還帶手機到學校。于是,班主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他爸爸打電話,說明孩子的表現后,約好來校面談。次日,小L的父母和姑媽來到學校,說其父母離異,小L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的。了解這些情況之后,班主任盡量用鼓勵的方式從各方面關心小L,盡力給予他溫暖。在小高考中,歷史學科他獲得了A級,班主任借機在班級表揚他。從此,他開始逐漸進步。進入高三后,他完全改變了,學習態度變得積極認真,學習習慣良好,成績也漸漸取得進步并趨于穩定。他在海門市第一次模擬考試中獲得班級第20名,在海門市第二次模擬考試獲得班級第15名,在南通市第一次模擬考試獲得班級第12名。家長會上,班主任表揚他;班會課上,班主任也表揚他,讓其他同學學習他善于思考、勇于提問、注重總結與反思的學習習慣。在一次班會課上,班主任讓學生確定期末目標,并寫上學習榜樣。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同學以小L為學習榜樣。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1)班主任要了解學困生情況,探究成因。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社會的不良影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誤,以及學生自身不能明辨是非。學困生的心理素質往往較差,他們長期心理上受到壓抑,在家里得不到關愛,在學校得不到師愛,有些同學也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但他們對積極進取又有一種本能的渴望,所以他們的情感世界很復雜,多處于矛盾、困惑之中。在學困生中,有的是先天智力不高,大腦反應慢;有的是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受家庭的不良影響,或得到的關愛太少;有的是教師對學生做不到一視同仁,處理事情時偏袒某一方,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總之,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只有找到根源,才能“藥到病除”。教師應本著理解的原則,摸清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動機,主動接觸他的同學和朋友,采用通電話、家訪等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人際關系背景、心理發展歷程、成長經歷等,為轉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班主任要幫助學困生找回自信。學困生形成的前提,通常是失去了自信心。小L正是慢慢失去了自信心,才逐漸成為學困生。回顧小L的轉變過程可以發現,家長給予他的關愛以及班主任與他的積極溝通,對他的轉變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轉化過程中,班主任要一直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找機會表揚學生、鼓勵學生,努力幫學生找回自信。有這樣一段名言:“只教給人知識而沒有教給人自信的教育稱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識有老化的時候,而自信卻能讓心靈永不老化。”所以,也許很難把學困生送進理想的大學,但可以在學困生的心里播下自信的種子。
(3)班主任要學會欣賞學困生。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在學校的集體活動中,班主任一直關注著小L的表現。他參加200米田徑賽,參加籃球比賽,在比賽過程中,他奮力拼搏,與隊友通力協作,善于思考,敢于質疑。有了這些素材,班主任就抓住了欣賞他、表揚他的機會。欣賞,能使學生更加強烈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他人認可而更加努力。因此,班主任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行動,去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乎他、關心他、欣賞他,從而引導他走向成功。
(4)班主任要重視與學困生的交流。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學困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點,包括優點、缺點、興趣和特長等。要分析學困生的意志力是不是薄弱,思想是不是偏激,性格是不是孤僻,是不是存在逆反心理等。其次,班主任要根據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制訂轉化計劃,聯合任課教師、家長共同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再次,班主任要用愛心感化學困生,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用關注和愛去撫慰他們的創傷,讓他們愿意講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認識到老師是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三、結束語
總之,引導學困生走向成功貴在堅持,重在引導與交流,關鍵是班主任要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班主任注重把握時機、因材施教,定能把一個個學困生培養成優秀的學生。
作者簡介:宋岳春(1979-),男,江蘇海門人,高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圣漢,趙保全.學困生成因及其教育轉化的多維視角[J].教學與管理,2010(30).
[2]劉冬梅.教師與“學困生”有效交往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張俊.談學困生出現的規律及其轉化對策[J].教育探索,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