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達
【關鍵詞】 生物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68—01
現在的初中生學習任務較重、思想不夠成熟,如果再處理不好人際關系或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等,很容易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心理問題,有的學生因此而出現暫時的生活和學習心理障礙,有的學生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是重要的教育陣地,應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充分依托生物課堂,把生物課堂具有的隱性和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問題與特征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個體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不管是在心理發展水平上,還是在情感、智力、意志等個性特征上,都具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些獨特的特點也容易讓其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首先,初中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這些壓力不僅來自家庭,同時也來自社會和學校,在這樣長期的壓力之下,學生的情緒如果再得不到適當的調整,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情緒焦慮,甚至有的學生會出現心理紊亂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心理疾病。其次,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弱。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初中生約有20%以上的人存在著嚴重的人際關系問題。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初中生在這一時期會出現明顯的身體變化,同時自我意識增強,希望和父母及老師有著平等的關系,思想上相對不成熟,在與父母、老師的相處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和沖突。再次,初中生階段最明顯的就是青春期發育,在該時期學生的性發育逐步完成,因此初中生的心理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會在性心理領域有所反應。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尊重學生,創設和諧的心理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教師一樣都是平等的,教師應對學生的行為及表現充分尊重和接納,這樣才能構建出融洽的心理課堂氛圍。教師的這種態度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利于師生情感的培養和學生的學習進步。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上不僅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學習如何做人,教師的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如果信任老師,就會愛上教師所講授的課程。所以,教師在平日里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出作用。
(二)教材內容需要深入挖掘,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其中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到來的關鍵時期,心理和身體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這一轉變的重要時期,他們希望對自身的很多問題能得到指導和幫助。在傳統的教育中,性教育從未得到過重視,這就使得初中生更加好奇,因此出現了不少的性犯罪等社會問題。教材中生殖和發育部分的教學正好能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以結合該部分的教學,通過介紹生理結構和性器官解剖等,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生理變化和身體發育問題,讓學生由害羞、好奇變為正確面對,并能正確地接納和保護自己。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其滲透到生物實踐活動中
通過生物實踐活動,學生也能體驗到多種情感,因此,它也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生物教學中滲透進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彌補。比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一課時,教師可以實時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某地段無人情況的調查”。先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和實驗、分析等,最后將調查報告寫出來并進行小組間的交流。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能更好地學會團結協作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實驗課程,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實驗的重要作用。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培養他們的實驗技能。
總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這也是學校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視的重要環節。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將其與生物課程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和有效銜接,在生物課堂上要及時引導學生,及時排遣學生內心的不良情緒和各種疑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系甘肅省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課題名稱:《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16]GHB0674)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