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霞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兒童音樂劇;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121—01
將兒童音樂劇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校而言,不但可增強學校領導的重視,而且還能引發學生、家長的興趣;對教師而言,不但可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思維,而且還能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音樂教育。
一、兒童音樂劇概述
1.兒童音樂劇的含義。音樂劇,亦叫音樂喜劇或音樂劇,是一門起源于十九世紀末的新興綜合藝術表演形式。兒童音樂劇又是音樂劇中的一個類型,集音樂、文學、喜劇、舞蹈、美術、表演等于一體,以兒童為重點,內容基本上全是兒童熟悉的學習、生活等日常事物。
2.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兒童音樂劇的意義。與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不同的是,兒童音樂劇通過學生親身參與音樂表演,利用故事闡述等方式,不但能使學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對教師而言,由于其在兒童劇的籌劃中處于主導地位,因此也可在籌劃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到兒童劇的選題、編排、表演中,使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大小、教學實際來制定與學生相符合的音樂劇,不但可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而且還可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對學生而言,在兒童音樂劇中,除了基本的音樂元素外,還融合了舞蹈、表演、藝術設計等元素,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將潛移默化地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二、兒童音樂劇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劇表演。通常而言,兒童音樂劇都包含有較深刻的寓意,因此教師可盡量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喜愛的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作為音樂劇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皇帝的新裝》為題材,組織學生來表演音樂劇,并通過這一故事讓學生做一個心地純潔、真誠的人,不要因自己一時的虛榮而放棄了自己真誠的心。在表演前,為了讓學生能投入更多的情感,教師應先給學生講解故事內容以及寓意;其次可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用心刻畫故事中的人物,如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諂媚、迂腐,百姓的依順等;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一起準備道具,設計對白與表演,以使學生對音樂劇的了解更加深入。
2.分組合作。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音樂劇表演中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進行編排前,還需根據學生的情況,將其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根據音樂的故事情節給組員安排指定的任務。如在具體表演中,有的學生負責舞蹈、有的學生負責刀具、有的學生負責表演,有的學生負責伴唱等等,這樣在教師的合理分工下,學生各自負責自己的任務,進而完美地展現出音樂劇的魅力。例如,在表演音樂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由于部分學生對教師分配的任務不滿意,會出現幾個學生爭當主角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發揮出引導作用,讓學生明白配角同主角的位置是一樣的,都非常重要,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處于最佳的演出狀態,讓學生感受到兒童劇的魅力與快樂。
3.鼓勵學生自我創造。兒童劇的表演要在結合一定故事的基礎上自行設計情節、對白等。而在編排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參與到兒童劇的設計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力,設計表演情節、對白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釋放學生的個性。例如,在表演《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故事的時間定在現代,或者以《皇帝的新裝》的故事寓意來直接反映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讓學生想一想在現代社會中,皇帝穿上“新裝”走在大街上可能出現怎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會說,警察會來抓“皇帝”;“皇帝”會被人當神經病等。從這樣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將自己置身于故事情節中,并結合現實社會發揮了想象力。
4.融合各學科知識。對兒童音樂劇來說,其不僅僅包含了音樂這一元素,而且還包含了美術、戲曲、舞蹈等元素。如此眾多學科知識的交融,對年齡尚小的學生來說學起來十分吃力。因此,在進行兒童音樂劇的編排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不同的學科知識融合到一起,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教師可加入一定的舞蹈表演,以將漁夫及其老婆在得到金魚給的東西后的心情進行具體表現,豐富情節;在布置場景時,也可運用一定的美術知識,盡可能地還原故事的發生地,幫助學生融入到音樂劇表演中。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