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楠
摘 要: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相應地更改課堂教學情況。對于那些接受知識快的學生要多教他們進行一些實踐學習,讓他們能通過所學到的知識解決身邊的事情;而對于那些知識接受慢的學生,教師應該根據實踐常識,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他們能通過一些生活常識來解答課本上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興趣愛好;理論教學
現在的小學生普遍比較聰明,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應做的事就是在學習上多多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告訴學生成績并不是關鍵,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學會通過身邊的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都說文學的創作和生活聯系緊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不亞于其他學科。所以,教師想要將數學這一學科教好,就需要做一些功課,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開動腦筋
在很多的學校中,老師一直都是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的出現,學生才會覺得課堂無聊,有些時候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自己開始玩。數學是一門十分靈活的課程,一道題可能有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教師應該抓住數學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多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努力思考,積極發言,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中,刻板的講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教育模式。比如,在教學《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三角形不同的底邊乘以底邊所對應的高,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比較和討論,讓他們自己發現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來的答案是否不
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會有多種思路去解決問題,也會更加靈活地運用教師所講的課堂知識。
二、“互聯網+”的出現把現代教育推向了高潮
現在的學生都喜歡創新型的課堂,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是因為師資力量的欠缺,孩子們只能接受到一點點的課堂以外的知識。自從多媒體出現之后,學生可以在電腦上觀看一些簡短的小視頻,可以通過互聯網探索外面的世界。學生第一次通過互聯網來觀看教學視頻時,他們很激動、興奮。當然作為老師,我們也很慶幸能有多媒體的出現,因為這樣學生才會了解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再做一名“井底之蛙”。
而且,微視頻出現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師和學生。在很多地區,有很多年齡偏大的老教師,他們常年貫徹的一種模式就是自己講、學生聽,然后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進行練習,但是到了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時,學生的成績依然上不去。微視頻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現象,“沙畫”“拼泥板”“彩墨游戲”……這些有意思的微視頻讓學生學習到了以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覺得原來學習竟然這么簡單、有趣。網絡環境下的微視頻擴大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邊界,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不必像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時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也不用害怕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完全由自己做主,看懂了就快進跳過,沒弄懂的就倒退反復觀看,也可以停下來仔細思考或記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很多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在面對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這兩條道路時,作為教師,我們在注重理論研究的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實踐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是有趣的,還可以讓學生慢慢喜歡上這門課程,使學生把知識點學得靈活一點,讓他們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也要多注意實際的操作,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做新時代的合格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張憲文.淺談小學數學探究性課堂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9).
[2]李國敏.談談小學數學探究性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