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階段較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質,是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盡的義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讓學生不僅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同時也加強信息技術教學之中的德育滲透,讓學生能夠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談一談看法。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德育;滲透策略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終身教育理念逐漸地推廣開來,終身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同時也非常強調對于學生德育方面的滲透,因為這些都是伴隨學生一生的重要品質,每一個階段的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都應該本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和培養方針而進行。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之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德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很關鍵的奠基作用。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司空見慣,而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和道德操守是現下網絡信息時代所非常欠缺的個人素質。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德育的滲透,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我國網絡環境的健康化發展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筆者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如何有效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總結如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
眾所周知,目前網民低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小學生沉迷于網絡的事情屢見不鮮,而作為小學生,其本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是非觀念等并不健全,還沒有能力去實現自我把控,而網絡世界的繽紛和虛幻讓很多小學生不能夠自拔。對于這一點,作為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要有清楚的認識,通過教學工作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還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網絡,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避免學生在使用網絡的時候過于沉迷。
二、樹立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目標
在信息化的時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財富的創造已經是非常流行的一種創業方式,基本的信息素養已經成為未來社會人才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對于這一點,教師要在信息技術的傳授過程中向學生不斷地滲透,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樹立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目標。而且在信息技術學習的同時,也可以為學生講述近代信息技術創業的社會精英的事跡,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作為教師,不僅要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的教育,而且也要適當地從反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當今社會存在著很多電信詐騙和網絡犯罪等等,這些無不是利用了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些都是社會公眾所極為痛恨的社會毒瘤。通過這樣的教育,要讓學生首先學會分辨這些信息犯罪手段,學會自我保護,同時也要從另一個側面來激發學生的正義感,讓學生產生同這些社會惡劣現象作斗爭的社會使命感。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欲望,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樹立。
三、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當今社會的發展非常講究團隊意識,團隊合作不僅體現著成員之間的協作能力,更加體現著成員之間的性格和奉獻精神。然而這些都是現階段獨生子女所非常欠缺的個人素質。但是我們的教學工作卻仍然沒有給予學生性格的發展以非常良好的重視,更多的教師是通過熏陶和影響等一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來塑造學生的性格,但是這樣真正能起到多少的效果,誰也不得而知。對于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更是形式主義嚴重,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更多的還是注重學習成果,而不是注重合作的過程以及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的個人成長。
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動手操作內容來加強對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將一些具有動手操作意義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共同完成。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既要想到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又要考慮到團隊內各個成員之間的互補互助。通過一次一次的協作,學生之間會更加感覺到集體的力量,也讓學生會更加地具有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總之,德育是任何一個階段的教學工作所不能夠忽視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之中,對于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更是異常關鍵。因為在信息時代,互聯網的使用日益頻繁,互聯網道德更是社會發展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其自身信息技術素養以及互聯網道德將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加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將會是一件意義深遠的教育舉動,教師要通過切實有效的努力來加強德育滲透,為學生能夠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信息技術人才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蔡唯一.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J].當代教育論壇,2010(3).
[2]彭翠芝.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