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但是在現實的小學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寫作能力不高,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提高
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段的原因,很多小學生在寫作學習中,都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有的學生對寫作有著很強的抵觸心理,對于教師安排的寫作任務也經常是敷衍了事,學生的作文空洞呆板,長此以往,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師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就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談談對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幾點看法。
一、幫助學生積累素材
素材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學生只有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才能夠在寫作時詞如泉涌,葉圣陶先生也曾經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但凡優秀的文章都是源自于生活,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根本。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到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寫,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是空洞呆板,長篇大論泛泛而談,整篇的大道理,缺乏實際的東西。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寫作的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充足的知識積累學生很難寫出品質兼美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非常注重對學生素材的積累,引導學生觀察發生在身邊的趣聞趣事;觀察各個季節的優美景色;在描寫人物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寫植物時則鼓勵學生走進公園;平時多讀書看報,對于其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背誦,通過這種素材的積累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爺爺奶奶的手粗糙得像砂紙一樣,摸起來可舒服了”“道路兩旁的小白楊筆直挺
拔,就像哨兵一樣”這樣的美文美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學生的文章中,使學生文章的品質不斷得到提升。
二、幫助學生靈活寫作
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寫作模版,學生在長時間的寫作學習中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教師給出寫作方向,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熟悉的方向進行寫作。如教師設置了以身邊的人進行寫作,那么學生的作文中肯定全是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最敬愛的人進行寫作,那么肯定大部分都會寫教師,雖然學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的“老師的無私奉獻像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們”這樣的好詞好句,但是學生的這種寫作方法,偏離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致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命題束縛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快速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成績,會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模版的記憶,在寫文章時直接套用模版,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寫作成績,但是也很容易使學生養成不動腦的習慣,長此以往,嚴重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靈活的寫作方法。筆者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對一些名人、史實進行小練筆,如雷鋒的助人為樂;司馬遷的自強不息;李白的狂放不羈;杜甫的憂國憂民等,通過這些小練筆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不再拘泥于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寫作。
三、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輔導,小學生的年齡小,
對于很多錯誤不能夠及時地予以改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
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法。筆者在教學中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該學生學習非常刻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做筆記,讀經典。但是在通過幾次的摸底考試后,該學生的寫作成績和教師的預期有著很大的差距,通過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調查后發現,導致該學生寫作能力不高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想要將文章寫的面面俱到,但是由于學生沒有很強的把控能力,在寫作中會出現文章偏題,收不住尾等現象,導致文章的敘事結構出現很大的偏差,文章缺乏邏輯性。在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后,學生不再拘泥于模仿范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創作,寫作能力日漸提升。
總之,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是學生寫作學習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小學作文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加入到寫作學習中來,在不斷的寫作訓練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穎.淺論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5(2).
[2]郝玲.淺論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J].學周刊c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