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貞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而積極探索。現在的教育不僅要求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促進其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使學生獲得這種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關鍵詞:課文教學;自主學習;質疑能力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當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問個為什么。”善于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問題,是具有創造力的表現。我們應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力求讓更多的學生有積極探索世界的良好心態。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呢?以下是本人的幾點做法:
一、提供平臺,營造氣氛
好奇、好問是小孩子的天性,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學習潛能,對學生的質疑更是視而不見。同時,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在課堂學習中逐漸失去了向老師提問的主動性,即使心中對某一知識點存有疑問也不敢提出,害怕老師的責怪,同學的嘲笑,長期的積累,學生的心中也就不存在提問題這個概念了,這就很容易造成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知識講解得不全面或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理解不深刻的現象。
質疑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教師要提供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倡導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于質疑,而且習慣于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當作學術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巧用方法,培養質疑
1.培養學生課前質疑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也應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樣學生的質疑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我在教學每一節新課之前,總讓學生獨立去預習課文,把在預習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或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上課時聽老師的講解;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我總會讓學生來提問題。對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感覺是新鮮的,于是有不少學生躍躍欲試。同時要讓學生往更深層次去理解課文,并從課文中去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重點,提出難點,讓學生從學中去問,問中去學。
如教學《瑞雪》一課時,有學生提出什么叫瑞雪、為什么瑞雪兆豐年呢?針對學生的問題,我采用個體獨立解決和集體討論解決兩種方式,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激起學生討論的欲望,問題也隨之解決。經過我一段時間的引導,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已能有所發現,逐漸學會了質疑。
2.培養學生課時質疑
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的提問,一怕干擾課堂教學,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二怕自己一時回答不好,影響自己的威信和形象。這直接影響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甚至可以說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扼殺。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提倡自由問答,允許學生在有問題時,主動起來提問;也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教學,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在課堂學習中對于遇到的問題,能及時地提出并得到解決,不至于有的學生即使有疑問也不敢提出來。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有一定深度還是比較簡單,我都加以鼓勵,表揚他們敢于提問的勇氣,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有學生問曹操在叫弓弩手射箭的時候,他為什么不用火箭射諸葛亮的船,如果用火箭射的話,諸葛亮他們不就被燒死在江中了嗎?我給予這個學生很大鼓勵,覺得這個問題提得真好,同時把這個帶有爭議性的問題交給各個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質疑、解疑,大大提高了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3.培養學生課后質疑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應該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我在教學每一篇課文之后,總會讓學生把所學的課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培養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來使課文的知識得以延伸,并使學生提問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努力探索,深化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對于我們每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個值得沉思的問題。培養學生質疑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我們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抓住教學的每個契機,因人而異地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讓學生在手中掌握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任意的遨游。
參考文獻:
[1]沈佩群.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J].教學與管理,2002(24).
[2]薛劍剛.論學生自我提問能力及培養[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1(S1).
作者簡介:1978年8月,女,福建,一級教師,大專,漢族,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