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鵬
【關鍵詞】 語文教學;高效課堂;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1—0072—01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教學中我發現有以下幾方面問題急需改進:
一、備課問題
教師的備課教案過于“華而不實”,寫出的教案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對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缺思考,對教學方法未能掌握。所以,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把握教學的方向,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應結合自己本班學生學習的優點和缺點,備寫適合學生的教案,加強教案的實用 性和創造性,靈活指導學生完成本次課堂的學習目標。
二、課堂問題
小組合作有形式無內容。許多的小組分配隨意,學生之間由于層次不同,缺少共通的認識和體驗, 也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小組討論流于形式,主要表現在:①討論的問題沒有討論價值,或者是比較簡單無需討論的;②討論不是學生自發的和自覺的行為,只是教師課堂表演的一種形式;③討論的時間不足,多數同學沒有發言的機會。課堂教學重視結果,忽視過程。
三、作業問題
教師布置作業的本質是“學情了解”。甚至在批改作業面前的態度是被動、消極、機械的,僅僅把它理解為一種職責、任務,因而會使批改缺少目標和動力,成為一個機械性的勞動任務。作業能讓教師了解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和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的程度,能使教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促進教學質量。學用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布置語文作業要聯系日常生活經驗,從而體現出語文的實用價值,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批改問題
教師批改作業的本質是“學情調查”,而我有時不認真批改(語文配套練習),只是草草寫個“閱”字,或者只是粗略看看就發還給學生,然后就評講答案。由于批改時沒有分清重點題、一般題,講評時只好一題一題地組織點評,使講評重點不突出。又沒有了解學生所犯的共同錯誤和不了解學生所掌握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提問學生時往往盲目隨意,有時會導致被提問的學生答案全部正確,或犯的是個別性錯誤而產生講評低效現象。更由于批改時沒有深入思考,使評講作業分析答案時,達不到揭示原因、規律、方法的深度。教師應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知識差異的不同,進行作業批改。對于后進生,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應予以肯定和表揚,并幫助其分析錯誤的原因,使其在關心中掌握好知識點,提升對中學語文的學習興趣。這種批改方法,讓教師能利用最佳的時間鞏固和發展知識,及時了解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啟發誘導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解答方法。
針對在教改實驗中教師所遇到的這些困難和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定教改信心,落實“高效課堂”效果。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教改初期,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老師的工作量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的增大等,這是事實。另外,“高效課堂”在最初的階段,教師需要除準備“一案三單”外,還要整合教材內容,設計課堂活動,課后需要批改作業等。工作量是增大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駕輕就熟,積累較多的經驗和材料,以后的工作就會越來越輕松了。
從學生層面上講,“高效課堂”的實施表面上看起來學生的課前“問題生成”,課中的“問題訓練”到課后的“問題鞏固”負擔是增加了,但大多數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學習興趣變得濃厚了,學習效果也明顯得到了提高。
2.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正如韓立福教授所說,老師要相信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在課堂活動中盡量使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得到較大限度的發揮,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了,那么學習的終端效果不會太差的。因此,在教改過程中教學成績的暫時下降,自主學習,小組活動,自我反饋等的評定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學習的主題——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了,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因此,不必擔心一時之失,要對“高效課堂”改革充滿信心。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