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語文閱讀積累時期,語文群文閱讀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地改善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的效果,彌補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的意義,不斷優化群文閱讀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群文閱讀;原生態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是在一定時間、空間內,探索性地閱讀一組相關聯的文章的閱讀方式。其閱讀的資源更加豐富并具有內在聯系,閱讀的環境更趨于生活化,富有真實性,閱讀的機會有更多選擇性,閱讀的方式更符合學生個體實際,閱讀的理解有更廣闊的表達空間。群文閱讀教學,其目的在于通過一組群文的學習,為學生營造生活化、原生態的閱讀情境,提供更為豐富而多樣的閱讀資源,通過多篇有關聯文章的閱讀,使學生掌握生活化閱讀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閱讀實踐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當我們正確認識了群文閱讀教學有別于傳統閱讀教學的本質后,我們才能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階段的學生,科學地采取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實現原生態、多層次、全方位的語文能力培養。現將我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提出來和大家一起研究。
一、抓關聯點,以點帶面
群文閱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尋找群文之間的關聯點,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間的橋梁,做到以點帶面。那么,群文閱讀過程中,多篇文章的關聯點有哪些呢?
同一主題閱讀。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同一主題展開閱讀,通過同一主題文章的閱讀,掌握該類主題文章的閱讀方法。
同類體裁閱讀。教師以同一體裁為關聯點,將群文按照小說、散文、詩歌等進行組合,以某一篇文章為輻射點,展開同體裁閱讀,把握該類體裁閱讀的閱讀特點與規律。
語言風格閱讀。就是將風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組合起來,通過群文閱讀,把握該類文章的語言特點與藝術魅力,強化學生語言品味的意識。
寫作方法閱讀。就是將寫作方法相同的文章進行組合,如將運用對比的多篇文章組合起來,強化學生對對比寫法認識與運用等。
群文閱讀的關聯點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語篇的特點,根據教學目標,靈活地抓閱讀關聯點。
二、讀寫結合,互為促進
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讀、寫、聽、說等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這幾者有機融合起來。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做到讀寫相長,互相促進。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文章主題、寫作方法、文體等形成鮮明的認識,如何將閱讀感受與體會及時轉化為實際能力,寫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養成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習慣,將閱讀感受與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強化閱讀成果。誦讀教學法對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無論是對文言文,還是對白話文來說都至關重要。讓學生通過誦讀,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或神韻,這正如姚鼐所言:“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自己作文時也同樣如此,寫完后先自己拿來讀讀,看看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
三、豐富載體,激發興趣
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發揮傳統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的載體作用,積極開展閱讀比賽,激發學生競讀意識;設置讀書角,通過外在環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借助讀書節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等。書籍是過去人類精神遺產的寶庫,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里程碑。而讀書就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得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準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路途上作萬里長征,去發現新的世界。群文閱讀實踐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打破傳統閱讀時間與空間局限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發展和有效補充,是閱讀教學的新命題。如何有效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也需要所有教育同行不斷探索。群文教學,應該準確定位、大膽設計,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營造生態、開放的閱讀環境,最大程度地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品味閱讀、享受閱讀。我想,把閱讀還給學生、讓學生綻放精彩,應是群文閱讀教學成功的核心理念。
參考文獻:
[1]朱光潛.作文與運思.《朱光潛全集》第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05.
[2]朱光潛.咬文嚼字.《朱光潛全集》第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215-216.
作者簡介:王利俊,1972年生,山西平遙縣人,山西省教學能手。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