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恭群
摘 要:如何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要解決此問題,教師可從巧設語言環境、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教學氛圍和拓展學習途徑等方面著手,使學生養成多用口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關鍵詞:巧設環境;激發興趣;營造氛圍;拓展途徑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是我們農村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我認為英語口語教學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養成說英語的良好習慣,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但是由于農村學生受到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其口語交際能力一直得不到應有的提升,特別是文化基礎和文化氛圍相對欠缺的貴州農村地區,所以,在二十多年的英語教學生涯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圍繞“我發現、我主張、我展示、我快樂”這一主題,做了以下幾點有效性的嘗試:
一、巧創語言環境
活潑好動、敢想敢說也敢做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我們就應該因勢利導地展開工作,課上課下都應該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室的布置上,可借校園文化的東風,大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通過自己辦黑板報、手抄報等來展現英語知識,這樣一進教室,師生就能感受到說英語的氛圍。師生見面必須用英語相互問候等。課堂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有效的分組形式來展開教學。例如,在教學完“數數”一節時,我讓全班學生分成5個小組輪流來進行“數數”練習,結果學生很快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給同學們授課的時候,需要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課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2~3分鐘的口語小練習,練習范圍可是上節課的知識點,也可以自由發揮,對基礎差或不善于交流的同學,哪怕說出一個單詞,或是一句最熟悉的禮貌用語都給予肯定,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多內容,以期讓他們能開口說話并大膽自由的交流,充分展示其快樂學習英語的一面,當然,由于我們教材卡通圖片較多,切合學生生活經驗的也不少,所以只要注意活化課文插圖,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課堂小表演、小游戲、小競賽,就能把學生帶入仿真的生活環境之中。例如,在練習“Shopping”一課時,我會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用相關道具去營造切合實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如臨其境,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這樣在實際的情況中,老師用熟悉的工具讓學生記住了新的單詞,也更好地去理解單詞的意思,這樣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大大提高這些單詞的使用頻率,學生也就很好地記住了。他們學習起來就感覺非常輕松。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所以,要把學生的天性充分運用起來。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去很好地教他們,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與老師互動,回答問題等。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把學生緊緊聚在老師周圍,使他們愉快地接受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有自己的見解,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進行課文教學時,為了讓教科書“動”起來,我們可以用收集來的資料,合理取舍有關聽、說、讀、寫的內容來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例如,在教學“How can I get there”這一課時,我會拿學生熟悉的實物來展示,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進行操練,他們能很好地去接收這些新知識,讓他們有很濃重的學習興趣,實現了他們口語能力的提升,有效地營造了教學氛圍。
四、拓展學習途徑
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英語口語水平由于先天性和基礎性的原因,他們中的極少數人就開始出現兩極分化,老師需要想方設法去組織好各種有趣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更有信心去學習。例如,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詞匯競賽、游戲、對話、表演等,讓他們在說說、唱唱、畫畫中找到樂趣。每學年,我都抓住“鄉村少年宮”活動的契機,積極開展英語興趣小組系列活動,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活動中,同學們都根據所學知識,有的展示英語歌謠、英語故事,有的自制了各式的英語賀卡、英語手抄報,有的甚至參加了英語表演及英語口語演講大賽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學習口語的積極性,真正貫徹了“我發現、我主張、我展示、我快樂”的育人理念。
總之,作為英語老師,我們就應該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持久興趣,并激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觀察、多動腦,積極發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陸靜賢.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山西教育教學,2015(8).
[2]楊文旭.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J].青年文學家,2013(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