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勇軍
摘 要: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果的變量。怎樣培養初中生數學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重點講述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的做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師生關系
國內外大量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和事實表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要很好地結合才可能獲得較大的成就。在此,本人就談談非智力因素中的學習興趣。
一、讓學生了解興趣是可以經過努力培養的
“沒有興趣”經常是學生不愿學習的理由。在教學過程中,首要的問題是向學生說明: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對原本不感興趣卻必須去學的東西,我們與其痛苦地去學、去做,不如有意地集中注意,加強努力,想辦法把它跟原本有興趣的東西聯系在一起,把學習枯燥無味的東西當作一種有興趣的自我挑戰,主動從中找到樂趣,慢慢地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興趣也跟著產生。到后來,興趣濃厚了,自然而然地使人樂于學習,原本勉為其難的感覺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只有明確興趣是由努力培養出來的這個事實,學生才愿意去努力,而努力正是培養興趣的開端。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對個人的意義與實用價值,可以激發學生努力的意愿,努力產生興趣,興趣激發努力,而了解知識的實用,是促進學習者在缺乏興趣的狀況下,愿意付出努力的條件。所以,要讓學生學好知識,就應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先讓他們了解,興趣是經過努力培養形成的。
二、優化課堂教學,講究教學方法
1.把握好每一個開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一學生新學年接觸的第一節教學“宣傳課”,是揭開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序幕。為了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數學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可以這樣安排這節課,提問似懂非懂的問題。如:用一個平面去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狀?字母能表示什么?100萬到底是多少?怎樣用拼圖證明勾股定理?螞蟻怎樣走最近?你會用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嗎?船會有觸礁的危險嗎?看下面幾個算式:
21×29=609 232×7=621 25×25=625
注意到每個式子左邊的兩個因數的十位數上的數相同,個位數上的數之和是10。能否找出上面三個算式中的規律呢?這些讓學生驚奇、糊涂而有趣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枯燥、單調。學生對于這類問題既感到熟悉,又說不出完整正確的答案,很想知道為什么,此時,只要告訴學生通過學習數學之后,就能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自然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意講練結合,避免滿堂灌現象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思想和方法,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講授數學史和數學趣話,同時還應結合數學習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得到及時反饋,對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知識而感到心理上的滿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3.創設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在因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出現學習興趣,學習的成功是學生感到滿足、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教學內容、作業和練習的設計應難易適當。有計劃和有目的地開展數學課外活動,組織數學競賽、數學講座等活動,創設更多條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充分表現自己,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體驗到掌握數學知識的喜悅,以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動力的形成。
三、課余時間保持良好的接觸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習是一項社會性活動,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必然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感情;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接受這樣或那樣的情感的影響。學生的求知欲是否在教師的數學課堂上得到滿足,教師能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是否有較強的親和力等,這些反過來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而有利于增進學生與師生的情感交流。
2.把“學生引到家里來”
這是上海育才中學校長段力佩先生的主張。通過這種方式的交往,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而有了課外時間,教師可以將課本外的科學、技術與教育結合起來,在閑聊中讓學生學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用這個方法,不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而且會印象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毋庸置疑,通過這種交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潛移默化地隨之而生。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數學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智慧并創造了美的世界。如:豐富多彩的三角形——三角形的恒等相似;神秘的柏拉圖體——正多面體;美麗的圖形——對稱體;素數的孿生兄弟——雙生素數;數與形的聯姻——坐標;現代數學女王——拓撲學等等;充分顯示出數學理論的深刻和魅力。如此一個充滿美、生動和實用的世界便誕生了,若能讓學生了解,怎么會不令他們感興趣呢?
參考文獻:
萬云英.學校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