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花 劉桂群
摘 要:語文素養是體現個體文化、思想、內涵等多方面的綜合道德素質。小學階段是學習語文的起步階段,更是塑造語文素養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語文素養的塑造對今后人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陳述了小學語文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四項相互關聯且系統性培養策略,以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寫作表達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教育理念和新課程體系正在不斷推進實施。但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語文成績提高不明顯的現象不斷增多,具體表現在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不深,閱讀課內外書籍的能力略顯不足,寫作水平相對較低,個別學生還出現了口頭表達與文字闡述不一致等問題。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學語文素養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與塑造。我發現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在閱讀、寫作等單個層面探討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缺乏全局性和系統性的思考。而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語文素養的塑造和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閱讀、寫作、表達等多個因素,共同促進小學語文素養的良好培育。
一、要以讀書為基點,推動小學語文素養的形成
根據新課程標準,讀書是貫穿于教師教學的核心主線,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整個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關鍵基點。因此,要在課堂內部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在課外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促使讀書成為語文教學和素養塑造的堅實基礎。
1.會讀書
低年級小學生重在識字,為今后的閱讀做好準備,高年級小學生重在引導讀書和思考結合,通過讀書、讀課文,理解學習知識,體悟文章情感,并鍛煉其思維加工的能力。
2.多讀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廣泛閱讀,新課標也提出了小學生閱讀的目標,要求在小學階段閱讀不少于145萬字。
3.讀好書
讀書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而讀好書則是最便捷、最根本的途徑,好的書籍勝過優秀的教師。
二、活用插圖資源,助力語文素養的培育
在新課標體系下,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更新,包括插圖資源的配備。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材中擁有大量豐富、生動和優質的插圖資源,主題突出,特點鮮明,對幫助學生順利的理解教材內容,提升語文素養具有正向作用。
1.依托插圖直觀性的特點,提高學生細致觀察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插圖通過圖畫的形式將課堂內容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插圖將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與學生的興趣點相連接,并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現插圖中與課程文本的對應點,提升其自主觀察、自主學習的能力。
2.依托主題性特點,提高學生針對性的表達能力
在學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針度插圖與課程內容所闡述的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性的討論、習作、朗讀練習,針對學生在語言、文字、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專項訓練和提升。
3.針對生動性特點,提高學生聯想學習的能力
插圖的形式固然以靜態圖片展示,但其細節之處或與課程內容的空白點依然可以觸發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三、增強朗讀教學,促進良好語文素養的培養
1.制定清晰的目標,讀出文章層次
初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包括字、句、段落等;接下來則要注重品讀,要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并能與作者的感情相呼應;最后要能熟讀課文,并能背誦著朗讀,以加強學生的知識積累。
2.打鐵還需自身硬
教師要具有過硬的朗讀功底,能起到標桿和導向作用,帶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氛圍。因此,教師要針對各種類型文章的風格,把握朗讀的語調、情感等,通過課堂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與學生及文章融合統一達到共鳴,并針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正,實現學生朗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共同提升。
四、注重寫作鍛煉,鞏固和提高語文素養
1.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習寫作的最大動力,但現在很多學生對寫作練習或作文具有排斥感或畏懼感,教師應通過網絡、多媒體等多種方式消除學生對寫作的不良反應,倡導學生以積極的姿態融合寫作過程中。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了對課文插圖的觀察之外,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從自我觀察做起,延伸到周圍的人、物、事及日常生活,配合學生的興趣。
3.鼓勵和支持口頭作文的表達形式
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即興演講的能力,促進學生多方面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將寫作與朗誦、即興表達等相結合,系統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紅.如何讓讀書成為小學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支點[J].新課程學習,2014(6).
[2]張漢森.活用插圖特點提升小學語文素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2).
作者簡介:劉建花,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下村鄉中心小學,中學一級教師。
劉桂群,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第二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