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婕
摘 要:在現代的教學中,因為面對升學的壓力,在很多情況下教師都只會考慮到學生的成績、學生的分數,每天上課就開始講課本知識,回家之后給學生布置很多的作業讓學生去完成。其實教師忽略的一點是他們面對的是小學生而不是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教師應該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通過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接受這門課程,喜歡這位教師。所以,作為教師,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學會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將生活中的事情運用到作文的寫作之中,這樣,才應該是現代教學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踐教育;興趣愛好
小學階段,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所做的事就是應該在學習上多多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思考。在這一階段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遇到問題之后應該如何思考,學會通過課本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都說理科和生活聯系得很緊密,但是我想語文的學習也不亞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比如作文的寫作,就需要一些生活中的實例,那些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就需要結合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來使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理解。所以,教師想要將語文這一學科教好,就需要做一些功課,學著如何將教學過程深入到實踐之中去。
一、通過身邊的實例來使語文教學深入到實踐中
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從而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行主動學習。老師要結合語境,增添情趣。有些詞語單獨理解起來較難,但是,如果將其置于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就會容易得多。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把詞語分類處理,從而較好地化解了學生理解的難點。例如,“溫故”“知新”“學”“思”“罔”“殆”等重點詞,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難度,于是老師引導學生把這些詞放到句子中去思考,先說一說讀懂了什么,順勢讓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樣學生對詞句就都理解了,之后再反復誦讀內化,進行積累。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覺走進詞語的意境之中,調動學生的感性體驗,激活印象。當詞語帶著音、形、義的印象與意味融進了學生的腦海中,一定會有更多的情趣。
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驗字詞“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就是字詞學習最基本的方法。課文大多是通過描繪生動的場景,以及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現意蘊深刻的思想道理來感動讀者。因此,學習課文時,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體驗,就能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課文的特定氛圍中,體會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如:鞏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學”和“思”及其關系時,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理解和體驗。這些理解和體驗,不是簡單的來自老師的講解,而是在與生活實際真正建立聯系的過程中獲得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潛心體會,使字詞深入到學生的精神世界,并使他們的心靈豐富起來。這樣,學生便能真正讀出詞語的內涵,讀出自己的理解了。
三、在課堂上多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會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現在的小學生都十分有個性,思維方式和我們的有點不同,他們喜歡稀奇古怪的事物,不喜歡中規中矩,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癥下藥。在講課的時候,多多舉一些例子,讓學生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學習,這樣,他們會記得很牢固。比如,在學習近反義詞的時候,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該通過一個語境,讓學生說出那個詞的近反義詞。比如,在學習“喜歡”這個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問問學生的一些愛好,讓老師知道學生所喜歡的和討厭的東西,然后開始造句。“我喜歡看電視。”“我討厭看書。”教會學生用這種方法來記憶詞語的近反義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增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喜愛程度。而且,運用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還可以使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感受到學生們的互動,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通過生活中的問題來解決學習上不懂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學生的接受知識程度的深和淺,接受新鮮事物的情況來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不能一概而論,所制定的教學情況要適合班級大部分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教育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林瑞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