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飛
摘 要:眾所周知,蹲踞式起跑是一項要求具備較強技能的起跑方式,學生在小學體育訓練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簡單的動作要領,還需要將所學到的技能在實際鍛煉活動中進行運用。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盡管學生能夠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動作,但是很難把握其中的要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先將起跑要領一一講解給學生,再在演示中讓學生加以體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那么,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有哪些?如何在教學中踐行這些要領呢?
關鍵詞:小學體育;蹲踞式起跑;動作要領;教學步驟
在小學體育活動開展中,短跑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短跑對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快速奔跑有著重要的作用。短跑一般由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終點沖刺這四個環節構成,“良好的開端代表著成功的一半”,所以,起跑是影響短跑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是蹲踞式起跑短跑技術中的一項重要技能。下面,我將從自己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談一談蹲踞式起跑的要點以及如何開展蹲踞式教學。
一、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點
在蹲踞式起跑準備環節,隨著學生身體重心的下降,需要用雙腿、雙手來支撐學生的整個身體,所以其要領就充分體現在腿和手上。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起跑效果,學生可以將有力的腿放在前面,上身下俯,雙手撐地支撐整個身體;將身體重心前移;在起跑指示發出之后,后腿要用力蹬起跑器,手臂要用力擺,腿要快速抬起。起跑準備階段包括“各就各位”“預備”“跑”這三個環節,所以教師在開展蹲踞式起跑動作要領講解的時候可以從這三個環節將動作一一細化,進行詳細講解。
1.“各就各位”環節
“各就各位”口號的發出是為了提醒學生跑步即將開始,需要準備擺好起跑姿勢。此時,學生需要將自己有力量的一條腿放在前面,呈單膝跪蹲姿勢,這種姿勢區別于半蹲式和站立式起跑。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步量畫線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腳需要放在什么位置:前腳的腳尖放在距離起跑線大約一腳半的位置,后腳的腳跟要距離起跑線三腳長,兩只腳的左右間距大約有一腳掌的寬度。經過反復操練,使學生能夠準確掌握這種擺放距離,以此不用教師幫助就可以準確把握距離。
2.“預備”環節
當“預備”口號一發出,這就意味著跑步即將開始,學生需要變換自己的起跑準備姿勢,此時要將臀部稍微向上抬起,臀部的位置高于肩膀即可,在這個過程中,肩部也需要稍稍地向前移動,不可移動太多,只要稍微地超過起跑線即可。此時,學生的整個身體狀態需要像弦在弓上一樣,只要起跑口號一喊出,就立即“發射”。在這一環節,由于小學生的臂力支撐能力有限,很有可能出現雙臂支撐無力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臂力訓練和肢體擺動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
3.“跑”環節
在聽到“跑”這一口號之后,學生需要借助支撐身體的兩只手推動地面這一動作來使整個身體上抬,與此同時,學生還需要兩腳同時蹬地發力,給予身體向前沖的動力,在手腳相互協調配合下發動身體。而且,在這一環節中,手和腳的動作必須快速完成,不可拖拉。在這一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具備標準的起跑姿勢,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利用竹竿來為學生設定一個合理的高度,使其臀部接觸到該位置,在靜態操練中內化這一技能。
二、蹲踞式起跑教學步驟
步驟一:采取不同的起跑姿勢
起跑準備階段其實就是在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和加速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追逐小游戲來對學生進行不同起跑姿勢的訓練,讓學生在玩中掌握平俯式、跪式、站立屈體式等起跑姿勢的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定時地利用不同的信號來發出起跑指令,以此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步驟二:預備姿勢練習
“各就各位”到“預備”階段是一個連續的動作變換階段,這一階段不僅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反應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軀干運動能力。所以,教師在這一階段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站立式起跑姿勢來進行相應的訓練。比如,我采取身體自動傾斜站立式、一手觸地站立式等方式來對學生反復地進行靜態的軀干反應訓練,讓學生在不同的姿勢訓練中提高自身的協調能力。
步驟三:完整動作操練
在分解性動作訓練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將這一訓練過程串聯起來,使其能夠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利用短距離如10~20米來對學生進行加速度訓練,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反復操練各項技能,熟能生巧,以此提高學生的起跑技能。
總之,在蹲踞式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首先要將動作要點一一講授給學生,然后在分解動作演示中讓學生進行模仿,以此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后將整個蹲踞式起跑動作連貫起來,在整體環節中掌握動作技能,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易建軍.淺析小學體育高年齡段蹲踞式起跑技術[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
[2]陳鵬.蹲踞式起跑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