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紅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一中學)
摘 要:如今,隨著新課改之風如火如荼地進行,高中化學的教學手段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而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這個問題,也成為目前廣大化學教師熱切關注和熱烈討論的重點問題。多種教學輔助手段與新型模式的引進,為高中化學高效教學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將結合教學實際經驗,對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談幾點看法和建議,旨在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一、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一直以來,大部分教師因為深受“知識本位”“教師中心”等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課堂上對學生采取“填鴨式”“注入式”教學模式,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強行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要點的灌輸,輕視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教師知識灌輸的地位,以至于教學的難度越來越大,學生的作業也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就挫傷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對高中化學學習產生了厭煩和抵觸心理。
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教育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改革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活動、學習的主體,為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在學習選修《愛護水資源》這節內容時,我首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1.調查家庭用水情況,并提出相關的節約用水措施;2.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5人為一組),利用空余時間對我市水污染程度和來源進行實地考察;3.針對不同類型的水污染提出相關防范措施,并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調查結果寫成小論文。這樣,我們就使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現狀得到了有效改觀,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而且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學會了運用實地考察、查資料等方法獲取信息,有利于高效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與落實。
二、生活化教學,巧用化學實驗
教學生活化知識的學習和生活是分不開的,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來源于生活,同時為生活服務的。例如,在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污染與防治”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和生活的緊密性,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去搜集生活中常見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關資料,這樣在上課時學生就可以舉出很多生活中遇到的產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產物的例子。不同學生搜集的資料也不一樣,學生就會發現還有很多自己常見的現象也會產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且不斷污染環境。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應該保有一顆探索未知的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興趣和成就,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如果學生對化學有興趣,就會深入學習這門知識,并且不斷發現化學中的奧妙和樂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講“鐵、鎂與空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氧化鎂”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取出等量的膽礬粉末、鐵粉、鎂粉,把它們混合均勻放到底部扎有小孔的塑料瓶中,然后把瓶子放到火焰的上方,輕輕拍打,當粉末落到火焰上時,火焰瞬間變為藍色,同時伴有紅色和白色的星光,這種神奇的現象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同時喚醒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熱情。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了,多媒體可以把課本內容更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根據課本內容將其制成課件,然后引用一些程序和視圖,這樣會讓課堂氣氛變得多姿多彩。例如,講到“電解水可以產生氫氣和氧氣”這一部分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讓學生看課本上的圖示,更負責的教師會把圖示畫到黑板上,讓學生來觀察和學習。但是這畢竟是不活動的,所以生動性差很多,學生對這個實驗沒有立體感。而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個電解水的實驗視頻或者是自己畫一個立體動態的示意圖,這樣讓學生觀察,學生自學就夠了,因為圖示非常明確。當學生對其感到有興趣的時候,教師將其反應機理介紹給學生,這樣就起到了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而對于微觀的實驗部分,教師是很難用語言向學生形容和闡述清楚的,所以也需要借助多媒體的效果。例如,“原子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宏觀世界里看不到的,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怎么來給學生形象地講述呢?教師完全可以依靠多媒體的功能,把模擬的原子結構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這要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刻理解教學改革理念,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互動,并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打造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