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欣
【摘要】近幾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成為了教育界的熱搜詞,最近,這個研究終于塵埃落定,對外發布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要點。圍繞著這個體系,我們職業教育緊跟步伐,迅速開展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收效甚好。改革如何開展,如何實施,如何與核心素養體系對接碰撞,我們就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核心素養 職業教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12-01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來,這幾年,在教育領域,“核心素養”一詞著實火了一把,各類教育會議熱門討論,各個教育工作者熱議話題,各部門教育行家熱談熱議,都緊緊圍繞著這個主題。最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終于發布成果,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這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教育實踐中落實的途徑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
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隨著核心素養體系的建立,我們職業教育的改革如何開展,職業教育的改革如何跟得上時代的節奏,職業教育的受教者如何收獲核心素養,這一課題非常值得我們展開來說。
近階段,我們試著在職業學校公共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開展了核心素養方面的教學改革,收效很好。
一、課程結構沖破知識體系,課程內容全部涵蓋技能訓練
整部教材按知識體系分為七個章節,經過深入教研,深化改革,將原有的一、三章、即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信息交流合并講解,這樣可以保證學生一方面了解計算機基礎內容,一方面又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獲取最先進,最前沿的、具有更新換代風格的計算機知識。又將二、四章合而為一,即操作系統平臺、文字處理軟件綜合運用起來,這樣就將生硬的操作系統平臺的知識可以運用文字處理軟件的具體內容串聯起來,具有極為實用的實際內容,知識內容活起來、知識吸收也更明確起來。
在課程內容方面,將OFFICE軟件的學習全部落實到實踐中來,整體課程以實際任務貫穿起來,在文字處理軟件部分,分別設計了制作個人名片、制作個人簡歷、制作宣傳海報、電子報排版、畢業論文排版共五個具有鮮明實際意義的任務,分別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在電子表格制作章節,分別設計了制作學生成績單、計算查詢成績、統計學生成績、分析學生成績共四個與學生學習生活休戚相關的項目任務,在演示文稿制作章節,也是以制作“自我介紹”、制作“企業宣傳片”為項目任務,力圖通過這些具有極強實際生活的任務學會軟件的實際使用,在最后一章多媒體軟件應用中,以制作微電影作為這一章的核心任務,它也整合了整本書的精華體系,以完成一個激情而富有感染力的微電影結束整本書的學習任務 。
在這門課整體的教學設計中,始終遵循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目標,既要打好學生的文化基礎,又要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還要結合社會實踐用項目任務引領實際教學,完成社會參與的能力素養。
二、課程教學方法突破學科學習,知識中心,轉變為學會學習、學生中心
從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更新上,不難看出,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成為當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1.教學改革完全打破了教材中固有的知識體系,乃至章節的順序,這是完全圍繞學生的主動學習而變革的。將網絡知識與計算機基礎知識融合,是為了與時俱進,與知識同行,學生用嶄新的網絡實戰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現狀,真正掌握了最新前沿的計算機理論。將操作系統與文字處理軟件結合起來,避免枯燥的操作系統的理論知識,而將真實環境的文字處理軟件帶入進來,操作系統的處理真實感更強,學生可操作性更強,學生更會學習了。
2.完全重組了教學內容,脫離了教材理論機械式的講解,代之以全部的學生任務實施操作。所有任務的制定都是精心設計的,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未來社會學生要面對的實際需求,這樣就會對學生產生上課的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動起手來樂此不疲。完美的從知識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學生學會學習。
3.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完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出發點,用教學任務書貫穿課堂。教師課堂下發教學任務書,適當的運用微課、翻轉課堂,學生按照任務書的要求,操作步驟,再觀看微課,就可以自主完成課堂內容,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可以通過小組活動,互相討論,探討的方式把教學任務完成的非常好。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科學習,轉變為學會學習。
三、課程評價緊跟互聯網+的思想
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下,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比如在互聯網+的思潮中,在全民網絡點贊的熱浪下,我們可以將學生的作品上傳到網上,通過點贊的方式鼓舞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通過現在很火的微信投票,把學生的作品推到廣大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投票中來,更可以創立班級的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學生有被認可,被宣傳的成就感。更可以設立網絡平臺,經營網絡論壇,有同學,老師,家長的參與,還可邀請社會人士,甚至有企業加入,實時學習、公布學習成果、更有學習討論,在線講壇等先進的網絡手段。
現在媒介的手段日益高超,給我們帶來了無數先進的理念,評價的方式也要不斷的跟上形勢的發展,運用先進合理的評價手段,既給我們的學習帶來方便,同時也讓學生在新奇的事務中不斷的感受自己節奏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我們整個教學改革的構建,是建立在要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通篇的設計都力圖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追求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注重學生未來發展,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職業需求,緊緊圍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2]劉霞.核心素養的內涵反思與教育啟示[J].中國教師 2016年09期:29-32
[3]本刊編輯部.學科教學:為核心素養而教[J].今日教育 2016年03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