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春
摘 要: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追求高效教學的目標,教師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教師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不斷探索研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76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尋找高效的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動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過于死板和僵化,學生僅僅是被動的傾聽與接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也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實踐證明,平等、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構建和諧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和思考。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有平等意識,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主動走進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讓師生之間的對話變得平等和民主。同時,教師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和人文性,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并給學生鼓勵的眼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一課時,教師講完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進行評價。大部分學生都從正面開始評價“藺相如”的胸懷是如何寬廣,為人是如何高尚等,此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藺相如的表現并不好?!贝蠹衣牭竭@樣的評價時,都非常愕然,教師示意他繼續往下說,于是,他在教師的鼓勵下,語氣更加肯定地說:“藺相如應主動求和,而不是避讓,如果廉頗沒有負荊請罪,那么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將相不和,這樣的后果將不堪設想?!甭犕赀@位學生獨特的見解,全班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教師也投以贊許的眼神。
二、巧妙設置教學探究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叫人發現真理?!边@就說明,教師不但要給學生講解知識,更要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勇敢提問,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有的教師上完一堂課之后,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探究了不少,但是問題卻沒有解決多少。雖然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中包含了很多可以探究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探究,因此在選擇探究點時,一定要選在關鍵之處,這樣的“點”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边@句話就是本文的難點,這里的“光明”不但指的是火把與燈籠照亮了整個北京城,而且象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喻指北京擺脫了黑暗的統治而重獲光明,也暗指了人民群眾心中的光明。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明白這句話的一語雙關呢?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走到照明燈的開關前,將開關打開然后又關掉,此時提出問題:“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這時有的學生舉手提出問題:“是不是等到火把燒完之后,北京城就又變黑了?”此時教師順勢引導:“那么,這里的光明指的是什么?”通過因勢利導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避免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泛化與淺表化,真正促使學生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三、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古詩詞的韻律和格式都非常有講究,背后都蘊藏深意和意境,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因為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接觸現代語言較多的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這也是學習古詩詞的難點所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詩詞的意境形象具體地呈現出來,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增強學生對詩詞含義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因此我們要推進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手段相融合,帶領學生領悟作者寄情文字中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筆墨下的山川美景,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詩詞中所描繪的天門山壯麗景色,置身情景之中,學生就會對作者所感所想更為深刻。同時,多媒體技術所創造的的視覺效果還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陶醉在文本意境之中。又如,在學習《拉薩古城》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一邊為學生講述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況,一邊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畫面,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拉薩古城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動力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四、發揮想象力,實現美育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鑒賞美、品味美、感覺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美育目標。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節課的時候,我先帶領學生品析文章的字詞句,讓學生簡單了解火燒云變化快、樣子多、顏色美的特點,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一下自己感覺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它如何變化?它的顏色是什么?結合書本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學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半桔半青、半粉半紫、半紅半黃、草莓紅、檸檬黃、蘋果綠……甚至有的學生還將其描述了出來:“天邊出現了一頭大象,身高體大,四肢粗壯,大象的白牙閃閃發光,大象的鼻子高高卷起,大象的耳朵像是在呼扇呢。但是轉眼間,大象的白牙不見了,大象的鼻子也小了,不一會的工夫,大象就消失不見了……”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同時還能讓學生真實流露自己的情感,實現美育目標。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要靈活使用教材,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3.
[2] 李國忠.試論小語單元教學特點及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1(l):
27.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