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款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包括初中地理在內的諸多學科都開始致力于探索一種有利于實現有效教學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教師應該積極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創新,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合作學習,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84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師都不斷探索的問題。一些教師從不同的層面得出了相關的結論,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樣,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筆者也在不斷地探索方法,并付諸實踐。為此,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創新、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合作學習、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這幾個層面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一、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創新
創新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靈魂,也是每個人發展的重要動力。教學不僅僅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還要鼓勵學生創新,以創新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比如,對待同樣的一個問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創新觀念和表達。在學習關于人口控制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當前的二胎政策進行深入思考和創新表達,即便是說錯也沒有關系,也要肯定學生的大膽想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不同的學生身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記憶力上的差異、學習態度方面的差異、基礎知識方面的差異、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差異等,這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的。教師不能忽視這一點,忽視這一點就會導致教學缺乏針對性,從而導致低效化。大量研究表明,教師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措施很難保證有效教學的實施,因此教師必須對多種教學策略和措施予以掌握。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基礎進行研究,從而能夠采取與學生的實際相適合的教學速度和進度;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從而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只有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提升,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調動,整體的教學有效性才能真正得以最終實現。
三、設計問題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問題應該作為貫穿教學活動的主線,作為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的導火線。為此,教師應該根據地理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如在學習“太陽高度”時,教師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冬天冷,夏天熱,這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常識。那么我們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
2.在一天之中,什么時間段是最熱的?是中午12點嗎?為什么?
3.地表溫度的高低與太陽的高度有沒有直接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
前兩個問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比較感興趣,教師提出后,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和討論之中,而第三個問題的提出,也能夠逐漸靠近“太陽高度”這一教學要點。通過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的重難點得以突破,有效性得到了保證。
四、鼓勵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逐漸成為了教師公認的教學良方。的確,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使教學逐步深入,使課堂更為靈活、生動,有利于有效教學的實現。為此,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教學環節設置合作學習內容,組織全班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合作,使合作學習成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推動性力量。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課時)教學中,課件出示本節教學目標,為了使該節教學內容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為了五個學習小組;另一方面,為每個小組都布置不同的任務:一組討論本區的位置特點,二組討論本區的地形特點,三組討論本區的氣候特點,四組討論本區的景觀與氣候的關系,五組討論本區的歷史與文化。不同的任務使各個小組都嚴陣以待。由于學生之間既有知識基礎、思維能力方面的差異,又有性格、習慣、情感、心理方面的差異,所以小組合作并不單是形式上的合作,還是學生心理、情感、認知的投入合作。把性格、興趣、性別、學習水平、能力等不同的學生合理搭配,每個組里都安排有低、中、高三個層次的學生,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經過以上形式的合作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調動,其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如果教師能夠經常利用合作學習,不僅能搞活課堂氛圍,也能真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
實踐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事物的來源、途徑和根本目的。地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地理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內,而是需要走出課堂,走向課外。新課改后,初中地理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由原來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初中地理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使他們樂于學習初中地理。只有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才能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學得以實現,因此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結語
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一項繁雜而艱巨的任務,并非一時一日之功,也并非利用以上幾種方法就能夠一定實現的。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學生為中心從新課程改革的層面出發,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教學,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從而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學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 鐘作慈,楊德軍.淺談中學地理有效教學的幾個要素——兼及對內地課程改革的若干反思[J].地理教育,2006(4):4-6.
[2] 李鑫.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林區教學,2007(10)50-51.
[3] 王巧麗,雷明,王波.貧困山區中學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初探——以湖北省十堰市為例[J].地理教育,2007(1):59-60.
[4] 金燕.新課程實施中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5] 劉振生.中學地理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6] 胡波.地理新課程有效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