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霞
摘要:本篇文章針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一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與筆者的自身經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措施,其中包括將"學與做"結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以及通過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協作意識等等。
關鍵詞:行動導向;中職語文;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52-01
1.前言
縱觀我國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現狀來看,雖然在教學水平上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絕大多數的教育者所采用的仍為滿堂灌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很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育者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只是一味的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忽略掉了對學生情感的把握,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此外,由于中職學生本身不必面對參加高考的壓力,因此中職院校的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應當以就業為主,如果仍然完全按照應試教育的模式來進行授課,那么勢必會增加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畏難情緒。基于此,筆者以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主要研究重點,對我國中職語文課程的教學改革淺談一些拙見。
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首先,行動導向教學法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行動導向教學法非常契合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會優先考慮到培養中職學生的實際能力。通過開展科學化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在高效有趣的教學情境中不斷的增強自主學習意識,繼而為其日后的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其次,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行動教學法在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以及設置教學方案時,會著重關注到對教學成果的評價與相關信息的反饋。在這一過程中,中職學生可以完全的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其身體各部分配合的協調性,另一方面還能夠兼顧到學生的知識需求與情感滿足,讓他們的注意力可以長時間的集中在課堂當中。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3.1將“學與做”結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中職院校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出學生熱愛中國文字的想法,提升他們運用中國文字的能力,以此來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素養,讓他們可以更加順利的參與日后的就業與創業活動。
相較于普通高中院校中的學生來說,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相對低下,他們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興趣也普遍不高,尤其是在信息異常發達的自媒體時代中,中職學生在受到了各種視頻、音頻以及畫面內容的沖擊,因此導致他們的文字閱讀能力在不斷下降。
對于此種情況,教育者要及時的調整語文課程的教學方法,將學與做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例如在教授"老人與海"這一課程時,教育者要先確定好此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根據課文中的人物設置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從而逐漸掌握歸納故事中心思想的方法。
由于受到了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閱讀文本都表現的興趣平平,《老人與海》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是向學生展示出由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漢"形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播放一段《老人與海》的動畫片,當學生對故事情節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再引導他們對故事內容進行簡要的復述。而后,教育者要讓學生對桑迪亞哥的"硬漢"形象作出詳細的分析,同時從中尋找出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異性,將文中所出現的一些經典語句標注出來,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與創作風格。
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將中職學生的學習潛能深入的挖掘出來,同時還能夠有效的調動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主動的參與到由教育者所創設的教學活動當中。
3.2通過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角色扮演所指的即為,教育者根據教學內容來為學生所創設出來的可參與式教學情境,在其中,學生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深入的體會角色的內心變化與行為模式,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在中職院校的語文課程中,教育者可以運用一些情節性較強的小說故事來開展教學扮演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以及語言能力來合理化的安排角色,同時還要為學生預留出足夠多的自主選擇空間。
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如下:首先,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同時選擇出小組組長;其次,根據文章中的角色設定來選擇扮演者;再次,位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分配任務(觀察任務、點評任務、記錄任務等等);第四,設計好角色扮演的活動流程;第五,進行情景劇的公開演出;第六,對情景劇的演出情況展開評估與討論。
3.3通過項目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協作意識。項目教學法又可以被稱之為是模塊教學法,簡單一些解釋,項目教學法所指的即為,教育者與學生要在共同合作的模式下來完成教學任務,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之間的高度融合,進而達到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目的。項目教學法同樣也需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育者應當在課程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制定出教學重點。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過程當中,教育者需要將項目環節、操作方法、項目難點等內容都全面的告知給學生,并且要在旁予以各個學習小組以正面的指導,提醒他們要運用好團隊的力量來解決實際問題。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如下:首先,根據授課內容來確定學習項目。教育者要先向學生提出任務設想,而后在班級中展開討論,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最終確定出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任務目標;其次,制定任務計劃。教育者要設計出一個詳細且可行性較高的任務制定方案,并將任務計劃的設計工作教給學生來獨立完成;再次,實施任務項目。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要根據任務目標來合理分工,并同時組內討論的方式來確保每一位組員都可以了解自己的任務內容;最后,檢查評估。教育者要分別對各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果展開評價。
參考文獻:
[1]馬向榮.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視界,2013,26(03):136-137.
[2]宣勝.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教育,2014,09(09):142.
[3]經徐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4,32(06):8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