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楊榕
摘要: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學生的主體性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建模過程中應注重預設的有效性、捕捉動態生成的亮點資源、啟迪中學生勤于思考,在合作與探究過程中獲取新識、增長智慧與提升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問題預設;初中數學;實踐探索;建模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03-01
前言 教學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預設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對新知的探究活動。但是在數學建模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成功的預設并非易事。為減少誤識、成功設疑,引導中學生上好數學課;為幫助數學教師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教學工作實踐,探討如下。
1.緊扣教學內容,數學問題的預設要貼近學生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處處皆數學",同時也要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情境,通過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將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例如在"方案選擇"教學實踐中,筆者所選的數學例題為在某商場或超市的品牌鞋促銷打折活動中,怎樣買最合算?或幫助我們的父母選擇什么樣的付款方式買方買車最合算等,問題的成功預設,貼近生活,啟發了中學生的思考,尤其是問怎樣做才能最省錢?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勤于思考,計算得出最佳方式。教學完成教學目標后,數學教師適時引導,中學生發現,學好數學還能幫助我們理財、省錢,于是對學好數學端正了態度,樹立了信心。
2.關愛中學生、對學情的把握要到位
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怎樣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要求教師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研究,在關注內容組織與過程安排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關注學習能力,關注思維方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數學建模預設環節中,為發揮出預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啟發思維,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數學教師在預設數學問題時,要結合學情,所預設的數學問題部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超出了中學生的思維范圍。上課前,要充分解讀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一堂課下來、一個教學內容的安排對于全班中學生來說,有哪些學生基本不用引導就能掌握,換言之能自學會了;哪些中學生得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中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或是重點關注下才能達成目標的,針對上述情況,數學教師只有在課前做到心中有數,那么我們的課堂設疑才能有的放矢,為數學建模教學的順利推進,才能發揮出應有的重用作用。
3.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問題設計應具有梯度性
古訓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中中生而言,數學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學生對數學感不感興趣。有興趣,學習就是一種享受,沒有興趣,學習就成了一種負擔。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興趣的產生主要原于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取得的成功,成功能夠讓中學生達到心理上的滿足,獲得外界的認可,從而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中學生下階段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不同中學生的水平和特點,設計具有不同梯度的問題,為所有的中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在不斷取得的成功之中發展數學思維。
4.注重激發中學生在無疑處生疑
數學教師在力圖理解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首先需在學生有疑處提問;其次,數學教師還需在中學生自以為無疑實則有疑之處提問。如"大家同意這個看法嗎",以此來激發中學生的深入思考。再比如,在數學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檢驗時,教師從中學生的有關回答中感覺到學生的潛意識中只有檢驗合乎實際這種情況。此時,教師提問:"模型是否準確?如果準確我們就可以用它,那如果不準確呢?"數學教師繼續追問:"要想保證我們所取得的結果盡可能準確,那么該怎么樣?"這些提問要讓中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有關問題,更深切地體驗科學研究的態度、方法與過程。
5.以鼓勵為主,積極評價中學生
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數學問題預設后,師生情感交流的和諧程度也對課堂教學的收效影響明顯。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并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良好的教學效果。設疑后,不要隨便批評學生,針對學生多角度的回答,要耐心,要用教學智慧去成功化解。
同時在設疑后,捕捉到中學生一點點閃光點,都可以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中學生來講,表揚表示老師對他們的認可,學生也相當重視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及評價,老師的贊許和肯定、老師關注的一瞥、信任的點頭,都會使他們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同時這種滿足感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針對教師的問題的提出,就會積極地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與提高,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參考文獻:
[1]朱昌寶.數學課堂教學精心預設智慧生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7
[2]談寶劍.精心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學周刊,2015,11
[3]魏桂枝.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的師生互動[J].教育教學論壇,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