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欣
摘要:歌唱是表演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聲樂學習過程中除了學習演唱技巧外,還有要引起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對聲樂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學會體驗和控制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是完整演繹作品的重要因素。我在這篇論文里主要論述的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怎么樣正確地理解聲樂作品的內涵;二是怎么樣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關鍵詞:作品情感理解;演唱;作品內涵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44-01
作為一名聲樂學員,學習歌唱的目的是為了把歌唱好,得到聽眾的認可,同一首作品,有的演唱者為唱技巧而唱技巧,不能準確把握作品的風格,結果表現得很木訥、呆板。歌唱家之所以為人民所歡迎和愛戴,正是因為他們的演唱表現出了老百姓的思想愿望,給予了人們以崇高的美的藝術享受。歌唱是表演藝術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有當表演者進行演唱時才能使作曲家寫在紙上的死的音符和字變成活的、運動的旋律和言語,并能表達出歌曲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因而使觀眾能得到美的享受。相同的作品由不同的歌唱者來演繹,這樣就常常會出現較大的區別。而這些區別不僅僅來自于歌唱者音樂的專業技能,更多的是來自于歌唱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修養。
聲樂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對歌唱主體而言是演唱者內心情感、認識、需求以歌曲為載體的情感輸出,情感的接受對于欣賞者而言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精神愉悅,也能使緊張的心理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這是因為演唱的過程是演唱者通過歌曲與聽眾進行的情感和心理世界交流的過程,在演唱中演唱者必須使自己的內心世界與歌曲感情完美統一,才能感染聽眾,使聽眾與作品產生情感的雙重共鳴。本文將以演唱過程中的情感表達作為主要的討論課題,探討歌唱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而在演唱過程中能良好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帶給聽眾,以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下面我從理解聲樂作品這方面來闡述。歌唱藝術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現真實的人性、抒發真實的人情。歌唱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要求歌唱者把自己化為曲中之人,在情的貫穿下,把歌唱的外部技巧與心理因素統一起來,把心中所想藝術的轉化為眼中所見,口中所唱。用歌聲塑造藝術形象,它的藝術魅力與美感效果取決與歌聲的內涵,取決于深刻表現情感的成功與否。文化修養是聲樂演唱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很好的理解能力,是演唱歌曲及表現情感的前提條件。音樂是表達人們內心真摯感情的一種表演藝術,而聲樂是一種更高難度的表演藝術,它要結合發聲技巧,對歌曲的理解,加之完整的情感表達才能將一部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這一過程需要對音樂語言和歌詞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切身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這樣演繹出的作品才會以聲傳情,以情感人。情感表達的基礎是對歌曲的深入理解和對生活的切身體驗。首先,對聲樂作品的作者意圖,歷史背景,文化意義,思想感情內容有個系統的了解,其次切身融入角色當中,準確地把握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將生活中的情感在聲樂演唱中再現,這樣才能做到用心、用情去歌唱。一首聲樂作品,如果作者運用了華麗的音樂語匯,高深的作曲技巧,而演唱者也掌握了準確的演唱技能,但卻沒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內涵,不能用真摯的感情演唱,會使作品變得干澀、無味,不能讓聽眾與作品互相融合滲透,達不到審美愉悅的效果,這首聲樂作品的生命意義也就不復存在。所以說在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怎樣賦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這是所有學唱者所夢寐以求的事情。很多學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聲音訓練后,演唱技能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是對作品的處理仍然不到位,演唱起來顯得蒼白無力。有些人在演唱的時候,自己感覺已經是十分投入了,但實際效果常與自己的感覺相差甚遠。不少歌唱者雖然具有較為成熟的演唱技巧,但由于閱歷淺、知識面窄等原因,對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歌詞內容不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在演唱時就不能很好的表現出歌曲的內在含義和意境。一個歌唱者只有善于運用聲音技巧,恰到好處地處理作品,才能完美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內涵,使歌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
所以這些要求我們必須:
1.加強文學修養,深刻理解作品內涵
演唱一首聲樂作品,就像是在做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它不僅要求歌唱者對生活進行深入的觀察,還要求歌唱者有扎實的文學功底,并具備相應的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能力。歌唱是一門綜合藝術,是表現美的形式之一。在歌唱中,歌者要充分體會歌詞的含義、思想感情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創作風格和創作特點,恰到好處地進行作品處理。通過歌唱把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感情重現在舞臺上,讓觀眾在音樂欣賞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鳴。比如演唱《我的祖國》,我們知道這是電影《上甘嶺》的一首插曲,歌曲采用抒情與激情相結合的手法,表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戰士們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前部分是以抒情(上接144頁)為主的女高音演唱的形式出現,思鄉之情涌然而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仿佛使人看到了祖國的河山是多么美麗。后一部分采用音區與速度及演唱方式的改變,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具有副歌性質,在演唱時應該要有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歌詞和優美的旋律所展示的生動形象來深化主題,使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得到最好表現。歌曲《黃水謠》從譜面上就可以分為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前黃河兩岸人民幸福生活、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奸淫燒殺、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后黃河兩安凄慘悲涼的三部分情景,如果不能讀懂歌詞的含義,就不能準確的把握歌曲的意境,更談不上如何去表達歌曲的感情了。又如,在演唱歌曲《烏蘇里船歌》時,就要嚴格按照譜面所標記出的力度記號來演唱,如果該用輕聲演唱的地方不輕聲演唱,那就必將破壞意境。聽郭頌老師演唱《烏蘇里船歌》,就仿佛身臨其境。
2.加強歌唱情感的培養
歌唱目的是利用熟練的發聲技巧,去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以優美的歌聲去感染聽眾。對音樂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態和事物的內涵有觀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對音樂語言、音樂表現手段的感情有感受、體驗和認識的能力;善于運用歌唱技巧,把所理解的內容,感受到的情感用歌聲表現出來的表達能力。臺上唱的悲悲切切,臺下的觀眾卻笑容滿面或是無動于衷,這是因為歌唱者對情感的尺度沒有把握好,做出了虛假的表現,所以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歌唱者在培養歌唱情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情感釋放的"度"及準確性。
3.加強演唱表演發展的技術和方法
在聲樂演唱中,表演可以促進藝術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對聲樂作品內在形象思維的想象必須通過表演來實現。好的歌唱不僅要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怎樣把作者要表現的內容表演得好,做到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寫得好,還要演唱者表演得好,情感表達得到位。只有當歌唱者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現,對作品有了恰當的表演,才能使聽眾得到藝術上的享受。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聲"與"情"的完美結合是非常重要的,而表演又進一步促進了演唱者聲情并茂地演唱。要想在藝術實踐中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就要了解表演所起到的促進作用。首先歌唱演員此時要在短時間內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上去,達到忘我的境界,緊張自然就會消失。然后再相應的帶動內心的情感,以獲取正常的自我感覺。在表演過程中,演唱者實際上要處于既要"有我",又要"無我"的狀態。"有我",是表演時從自我出發去捕捉角色的形象感;"無我",是演唱者進入規定情景時把自己化為角色,用真情實感去體現人物的喜怒哀樂。這需要演唱者在藝術實踐中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并且要懂得運用表演來促進藝術實踐中的自我感覺的確立。
參考文獻:
[1]《聲樂學基礎》石惟正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7月
[2]《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鄒本初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