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貝貝

【摘要】文章通過研究各種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用性,根據教學難點和目標,合理設計了新穎的函電實訓課程,對課程顛覆前后的教學效果做了詳細對比,并在實踐過后對課程進行了多方位的反思。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 函電實訓 顛覆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18-02
一、顛覆課堂之認清現狀
由于《商務英語函電》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它綜合了《英語語言》和《進出口實務》兩門課,其獨特的語言應用要求和中職段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導致不少師生教與學各不得法,教師遇到教的瓶頸,學生遇到學的難題,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一)現用教學方法過于陳舊落伍
現有的函電教學方法通常是以教師在傳統教室內講授范文、詞匯、句型和語法為主,學生翻譯或套寫為輔,擺脫不了背誦加翻譯常規模式。現階段的函電學習根本未能讓學生自己動腦來自主寫作,忽視了培養學生自主構思寫信函的能力;即使引進外貿業務訓練教學軟件,也大多側重物流、單證等中文實務內容,真正適合函電寫作訓練的少之又少;還有教師專業能力或課程設置等原因,教學中利用軟件授課的幾率很低。
(二)教學內容難度與學生現有水平不協調
英語是中職生的一個薄弱環節,對專業性強的外貿知識也掌握太少,使得在函電的學習中無所適從。不但在英語語言運用上出現語法錯誤,還在表達時出現專業知識的偏差,英語基礎和進出口實務兩門課的雙重要求使一部分學生對函電學科失去了學習的勇氣。
(三)常規課堂與實訓比例不協調
函電寫作能力僅靠教師課堂講授,學生翻譯中文是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必須要學生自己動腦反復實踐,才能鞏固各主題的寫作思路并對各種來信回復自如。從對兄弟學校的調查中獲悉,函電教學的實訓課比例都很低,有的甚至為零,基本按照應付高考模式講課。
(四)現行評價體系過于狹隘單一
目前的函電教學效果評價一般為兩種情況:第一種也是廣泛在使用的,就是學生按照中文要求寫英文信函,教師批改打分后全班講評;第二種是教師給每位學生的信函進行面批,把每個人的薄弱環節指出來,然后給予分數。
實質上,這樣的評價其實是狹隘的,單線的。只是對學生個體的函電翻譯水平進行了評價,而無法衡量學生的創新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等等綜合素質。
二、顛覆課堂之找對方法
筆者在參加德國的教學培訓時初識“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仔細研讀分析后,認為運用其可改變中職函電課堂教學現狀,于是結合自己的教學特色,設計了一套實訓課程,旨在顛覆傳統課堂。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的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收集信息階段、獨立制定工作計劃階段、決定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和評估階段。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反映和體現。采用該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在獲取真知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素質的變化。
三、顛覆課堂之教學實踐
(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和問題
為了解決函電學習中的很多教學難點而設計實訓課,有的內容不適合傳統課堂講授法來解決,但又是學生今后從事外貿業務必須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主要是以下幾點:
1.顛覆學生對函電的恐懼心理,能夠掌握搜索資料及撰寫有自己風格信文的能力;
2.顛覆函電寫作就是中翻英的考試后遺癥,明確教學目標,函電課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寫信函,寫出顯示不同學生不同商務談判能力的信函;
3.顛覆學生心目中函電就是背詞組背句子的概念,讓學生體驗一種靈活的寫作模式,讓那些英語水平一般,對于寫信函有恐懼感的學生有發揮特長的機會,讓他們覺得寫函電信函也不難。
(二)與行動導向教學法相結合,讓課堂“動”起來
1.傳統教室→六邊形多媒體實訓室
想要顛覆課堂,首先改變的是教學環境。學校的多媒體實訓室每人一臺電腦,為學生隨時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提供可能,為學生模擬實際情況收發郵件提供便利。六邊形的課桌使小組合作法的使用提供了最好的保障,在不同環節都能更好的保證分工和交流。
2.一人一紙一筆→六人六電腦一信函
學生害怕寫信是往往因為個人能力達不到,那為什么不從一起合作寫一封信函開始呢。使用小組工作法,六人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查資料,有人負責查書本,有人負責整合,有人負責打字,各司其職,每個人都能動起來,發揮自己的專長,從而找到自身價值引發學習興趣。首次分組,使每個學生成為一種寫作元素的專家。第二次分組,巧妙地將信函所需的元素全部安排在同一組內,使得每一小組都擁有所有寫作元素,再經小組合作整合完成信函寫作。
3.背詞組句子文章→理思路找素材寫信函
改變學生害怕的背誦學習法,不再一味背誦千篇一律的詞組句子,加入卡片學習法,小組工作法和模擬教學法,循序漸進的由小組一起通過各種渠道整理寫作思路,一起積累句子素材到一起按照模擬的公司場景寫富有自己小組特色的文章,最后才開始一個人獨立搜資料回復信函。
4.教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 教師走著看,學生動著寫
實訓的教學主角由教師轉變為學生,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學生打瞌睡的狀態。教師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課前查驗機房,準備引導文,各環節寫作主題,卡片,課件,撲克,簽筒,有效郵箱,相關書籍,設計好評價表,找好信息源,拍好視頻。真正在課內就只要發布任務,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而學生則需要經歷多次分組,利用多張卡片累計素材,互相合作寫郵件。小組合作后要模擬場景與配對同學互發郵件,互相打分。整個實訓過程中,學生是忙碌的,興奮的,緊張的。
5.ABCD等級評價→多維多角度的動態評價體系
常用的評價就是作業本上ABCD等級評定,過于簡單,有時候也達不到評價的目的。而本實訓中的評價在一開始就連貫出現,貫穿所有課時,有對小組的評價,有對個人的評價,參與的除了教師還有學生本身。小組評價表,對小組合作,小組創新,小組綜合實力進行評判。學生也參與其中,可以糾錯搶分,提高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個人評價表,教師給每個學生按能力打分,學生也給對方伙伴打分,實現了多維多角度的評價,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真實,學生也更加看重。
四、顛覆課堂之創新與成效
(一)創新
1.實現了函電寫作課程的多媒體實訓教學
函電教學從出現至今,基本上遵循傳統的教室授課方式,由教師講例文,翻譯例文,學生模仿寫作,幾乎沒有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開設現代化手段的實訓課。而本實訓課程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驅動下,必須使用現代化手段,必須去機房利用多媒體,所以這是本課程的最大創新。
2.實踐操作由簡到難,層層遞進,降低難度
整個實訓課一改以往一個學生單獨寫信的模式,先小組合作寫,再獨立行動寫,既培養團隊意識,也鍛煉個人特點。利用卡片搜集寫作素材,不用死記硬背,要求使用中掌握。這樣的設計合理地降低了函電課學習的難度,降低寫作門檻,使大多數同學有信心參與到寫信函的學習當中來。
3.無形中積累海量素材,實現小組間同題異構
因為學生手上積累到的不是從前的中文信函內容,而是寫“要就降價”主題能用到的所有思路和每個思路下的句子素材,有海量的搭配方式和組合,因此每組完成的文章富有不同特色和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學生翻譯同一篇信函的教學方法。
(二)成效
1.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以及德國職業教育對中國的影響,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育理念逐漸被接受,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
本實訓使用的各種行動導向教學法正適合先進教學改革的大方向,滿足課程改革的需求,非常適用于“學做一體”式教學,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做,自己動手思考,在實踐中記憶和思考,這樣學到的東西才更扎實更有成效。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導下,真正改變最大收益最多的,是學生。學生從坐著聽講回家寫作的學習模式跳躍到了自己查資料,自己搜信息,團結寫信函的模式,從一個人的學習變成了一個團隊的學習,給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一個參與的機會,一個顯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并且在合作中,激發函電水平一般但打字快,亦或是網絡搜索能力強的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也覺得自己有發揮的余地,也能夠對合作而成的信函感到一份滿足和驕傲,從而促進學習的興趣。
傳統函電課教學模式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筆頭寫作來完成,對學生來說接受起來十分困難,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行動導向教學法下的實訓課因為擁有大量的素材和所有的寫作思路,所以學生有了底氣,不再害怕寫信函,使得他們敢于嘗試,敢于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去寫出帶有自己特色的文字。
3.推動教師的角色轉變和專業成長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作用下,筆者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傳統講授教學法,把簡單備課復雜講課理念更新為復雜備課簡單講課,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和要準備的東西在實訓開始前就都準備好,而真正上課時,又搖身一變成了“閑人老師”,這是新課改的趨勢,相信更多的函電老師也會投入到這種實訓研究當中來。
4.助推學校的課程研究
因為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訓課上的成功應用以及收到的巨大效果,筆者參加了學習的“校本短課程開發”的市級立項課題,為學校的課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專業教師團隊實踐過程中,去發掘和改進適合自己積極開展課程改革,使學生最終獲得良好職業能力,在社會上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函電教學的平臺上,是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的,不但使實訓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提高了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提升了學生素質,更是強化了教師隊伍的成長,并且給予新課改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許寶良.外貿商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2]王素芬.改進外貿函電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外貿從業人員[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