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榮
【摘 要】核心素養主要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這六大素養。小學科學學科與核心素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文結合小學科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介紹三種較為實用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科學學科;教學策略
一、核心素養與小學科學學科之關系
小學科學作為小學階段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承擔著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職責。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可以說這六大素養在小學科學學科中都有具體體現,在今后科學學科教學的起著重要作用。
(一)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小學生好奇心強,他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當小學生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進行認識時,要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而小學科學教育就是教會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和探究,以此來揭開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紗,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自然界、融入社會。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時候要進行正確指引,讓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獲取,還要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應用的能力。
(二)科學精神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科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技能;要通過學習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而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進行教學,則可以達到上述目的,有效提升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學會學習
在進行科學探究時,當提出問題和猜想后,我們需要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科學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科學課程的開放性能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網絡和多媒體的多種資源進行學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
(四)健康生活
小學科學課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可以讓學生形成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例如:在大氣環境教學部分,大氣污染環境是本章節重點;水體的環境部分,重點內容是水體的主要污染物,此外還包括污染物在水體中的擴散規律等。我們要健康的生活,從現在開始就要預防和減少各種污染。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告訴身邊的人都來愛護環境。
(五)責任擔當
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學校、班級、家庭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小學科學課能夠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熱愛并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通過對我國古代科技發明的學習,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國家發展動態,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培養學生的愛國民主精神。
(六)實踐創新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關注動態學習過程,把生活中科學想象和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有機的聯系和運用,這樣可以讓生活和科學融為一體,讓科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給學生科學學習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讓科學知識能夠真正地服務于生活,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
核心素養作為一個教育改革的概念,必然引領課程教材改革、教學方式轉變等關鍵教育活動。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結合科學教學特點,主要介紹三種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策略。
(一)廢物利用、自制教具,培養健康生活與實踐創新之核心素養
實驗本身就是開展教學的一個有效方法,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運用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被實驗的器材、現象和蘊含的知識吸引。這樣就要求學生自己自制一些教具,老師最好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會感覺更加容易,或者說更加貼近生活。比如,在講授《風向和風速》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制作了風向標,讓學生用自己做的風向標來測量風向,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制作教具的喜悅心情,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生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降落傘》一課中,需要涉及到學生動手制作降落傘,在制作材料的準備中,可以選擇廚房垃圾袋當傘面,縫布線當傘繩,金屬夾子當懸掛重物。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又很便宜。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塑料袋以及把塑料袋剪成各種形狀當傘面。學生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來制作物品,能提高他們對科學課的興趣以及動手能力,讓學生知道科學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生活,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科普影視、實地參觀,增強學生人文底蘊與學會學習之核心素養
要求授課教師平時注意素材的搜集和篩選,使所選科普影視為生動、典型、真實,能帶給學生以震撼,激發其進行思考。如在講授“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時,可借助于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收集諸如介紹古巴比倫文明、三北防護林和三江源保護工程;安排學生參觀自然保護區及人工濕地,加深對資源環境知識的理解;此外,可以組織各類環保活動,比如成立環保社團、設環保論壇等形式。各種不同的實踐形式,使學生豐富、鞏固了專業知識,擴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其參與意識與創新能力。
(三)勇于探索、思維訓練,提升科學精神與責任擔當之核心素養
科學探究可以使小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簡而言之,探究教學強調的并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途徑。例如: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能使小磁針偏轉?這時一位學生怯生生地提出:是不是導線通電后變成一根磁鐵而有磁性了?聽到這句話后其他學生的思路也一下子被打開,師生一起設計了各種方法進行探究,最后得出了結論:通電直導體周圍確實存在著磁場,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科學知識,而是要用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大自然,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是終身受益的。
三、小結
科學學科本身就是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它能夠給予學生直觀、生動的體驗,能讓學生親身體會自然的奧秘、科技的力量,有助于學生走向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所以科學的課堂應立足課內、豐富課外,通過內外結合的方式,將課堂延伸到社會、將自然融入課堂,在自然而一體的環境中逐步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核心素養。雖然上述教學策略分別對應有主要著眼培養的核心素養,但這六大素養并非獨立,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的。 每個完整的教學活動其實都可以完整體現出各方面的核心素養,只是要求我們教師要懷有一顆愛生之心、以教書育人為天職、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那每一種教學策略才能真正受益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