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其自主性,樹立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很難從意識和行動上進行轉換。為此,教師應轉變思想,通過情境教學法、恰當的提問等訓練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數學教學;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34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小學生為主,提倡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實踐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從臺前退到幕后,扮演好一個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和提高。小學數學抽象性強,學習中特別強調方法的靈活運用。因此,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有全面的布局和規劃,按部就班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自主性的發揮。接下來,本文將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中有效開展自主學習的一些策略建議。
一、借助情境的構建,激發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自由,形成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對錯誤能保持一種開放接納的態度,不管是老師和學生都能持這樣一種態度。學生不會因為擔心出錯而避免嘗試和創新,教師也不會因為擔心出錯而對學生大肆懲罰。研究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高漲,決定因素之一是學生所處的教學環境,如果在一個真正能做到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當中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有提高,相反,在一個教師說了算的“一言堂”的環境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本就提不起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教師首先要著力打造和諧的班級氛圍,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樹立促進學生自主性發揮的意識,在行動上充分地尊重學生,對學生身上的潛能保持敬畏的態度,相信每一名學生都能在適宜的條件下爆發出驚人的潛能,就好像一株幼苗,只要有適宜的空氣、營養和水分,他們就能長成一株參天大樹。
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夠成熟,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主要依賴于外界的參照標準,對于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學生往往就是憑借家長和老師這些權威給自己的反饋意見。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特別注意給學生的反饋是否恰當,是否有利于他們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他們建立對數學學科的自信。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要多一些鼓勵的話語,在作業評價中,先肯定學生的閃光處,再指出可以完善的地方,多用一些心思去跟學生溝通,讓學生對自己有更多的接納而不是拒絕和排斥。教師也要在平時注意自己對學生的態度,是否做到了對學生的尊重和寬容,如果一位教師真誠地與學生相處,學生會有所察覺,會給予真誠的回饋,而相反的話,學生慢慢會遠離老師,進而也就在學科的學習中表現得更加消極。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為人師表,端正自己的思想,努力做到教書育人。
二、從引導學生善于設問入手培養學習的自主性
如果在自主學習中能夠帶著一種鉆研的態度面對眼前的學習,學生就會自然地生出一些疑問,諸如,為什么是這樣的呢?怎么證明呢?還有其他的算法嗎?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有這樣的思考和發現嗎等等這樣的疑問。傳統的一言堂講究學生對課上老師講授知識的吸收程度,所以,一般學生提出課上老師講過的問題就很容易招致老師的批評,從而使得很多學生不敢提問,不敢質疑。而實際上,敢于質疑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種良好習慣。正因為對問題有了疑問,并且敢于提出來,從而主動求證疑問的答案,才對知識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所以說,質疑是一切獲得知識方式的基礎,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提倡自主學習的理念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帶著思考學習,積極地進行設問,先自己努力地解決這些疑問,如果實在需要教師的協助就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教師要特別注意鼓勵學生面對疑問先自己嘗試解決,培養自己搜索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獨立去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過程,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獨立探索的過程,學生才能從中有一些獨創性的發現,日積月累,在數學的學習上才會有顯著的進步,興趣也會隨著進步而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是有大幅提升。
三、分層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一個人在生活當中是需要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只有有了成功的體驗才會有繼續努力的勇氣和愿望。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不能經常讓學生在失敗的陰影當中學習,那就會使學生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要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分為幾個層次,從教學任務方面區別對待,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在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里面促進他們都能有最大的提升和進步。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嘗到進步和成功的甜頭,這種幸福感受會激勵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之中。當然,老師進行分層指導不能給一些學生造成自己是差生的心理負擔,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在自己合適的位置上每天都有進步就是最大的成功。端正他們對分層教學的正確認識,對自己滿意,每天都有進步和喜悅。
四、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性的發揮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在課堂上變教師為主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等自主學習方式為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同時也可以組內互相合作,相互討論、競爭。”因此,在老師精心設計好每一次討論研究的主題和步驟之后,教師就可以靜待花開了。讓孩子們通過合作與競爭,去發現更多的未知世界,領略到更多的數學神奇。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適時運用以上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實際教學中謹記,增強小學生自主意識是關鍵,培養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是條件。
參考文獻:
[1] 陳啟軍.數學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10):96.
[2] 李霞.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J].學周刊a版,2014(7):
129.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