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安++周凱++李蓓
摘 要:針對高職高專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文章提出了對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革的思路,并以化工設備基礎課程為例,探討了如何通過項目化改革,將學科課程模式重新構建為項目課程模式,逐漸提高學科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崗位職業工作能力.
關鍵詞:化工設備基礎 項目化 課程目標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136-03
隨著國家開發大西北戰略的布署,在大西北地區,化工行業逐漸蓬勃發展起來,應用型技能人才也顯得日趨緊俏,怎樣才能培養出市場所需要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研究的重要課題。高職教育注重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培養,而傳統課程體系著眼點在于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注重理論方面的教學,缺乏“教、學、做”一體的職業教育理念,在這樣的教育改革進程中,出現了項目化教學方法,它代表著現今職業能力教學方向[1]。
《化工設備基礎》是化工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壓力容器、塔設備、換熱器、反應設備等化工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與應用,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我們將知識內容設計為一些項目,學生參與到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應用知識做項目,在項目中又加強了知識的理解,強調的是項目完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2]。
1 進行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
1.1 高職學生的特點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績大多不太好,學習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從國家人才結構定位來看,大量應用型技能人才應該出自于職業院校。在對高職學生的長期培養過程中,我們發現,高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差強人意,但實際工作能力比較強,態度認真,許多學生畢業后幾年,就在企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高技能人才。筆者認為,在教育教學中,方式方法得當,合理引導,加強實踐訓練,這些高職學生完全可以成為很好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1.2 教學目標定位于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是以課本為中心進行講解,在講課過程中,對一些內容進行簡單的增減,或增加一些案例;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目標的培養放在其次,把傳統教學和職業教育的目標混淆了。項目化教學是依據職業教育特點,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是第一目標,知識是第二目標。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透徹了解課程,把握課程整體結構,依據實際工作過程把知識內容劃為相應的項目單元[3]。
1.3 教學形式更適合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教學突出知識目標,是對知識的介紹,有些時候會增加些問答、課堂趣味活動等,課堂教學設計是知識、理論實踐分離的;項目化教學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教師只是穿針引線,做一些引導,學生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去實踐,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通過項目,展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設計[4]。
1.4 師生交流方式更適合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傳統教學使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不愿主動思考問題,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講得對不對,為什么是這樣的?學生從不會主動去思考,去創新,全盤接受,在學生的潛意識里,是老師要我學習,我為老師學習;項目化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積極主動學習,師生互動性好;在項目化教學中,老師激發了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思考問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5]。
1.5 考核方式更適合對學生全面素質的評估
傳統教學考核注重結果,忽視過程;往往以試卷來考核,評價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項目化教學是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手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注重的是項目完成的過程,結果是次要的。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
2 《化工設備基礎》項目化教學設計
2.1 課程目標
以內壓容器厚度的計算來說明課程目標。
能力(技能)目標:能根據不同容器的使用要求,在內壓薄壁容器厚度的計算中,學生要合理地選擇圓筒形殼體、球形殼體、圓錐形殼體;并能合理地計算出內壓薄壁容器的厚度;并能根據要求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與方案。
知識目標:初步掌握圓筒形殼體、球形殼體、圓錐形殼體使用要求;能掌握內壓薄壁容器的基本結構;正確求解典型殼體在僅受氣壓作用時的經向應力值和環向應力值;以內壓薄壁圓筒和球殼為研究對象,采用第一強度理論,選用參數確定殼體厚度。
素質目標:初步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資料收集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法,團隊合作的意識,表述與合理辯解能力。
2.2 課程內容
項目要從課程的內容出發,結合企業實際工作過程,進行合理的選取,這是項目化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老師要從事過企業工作,或者經常到企業中去實踐,把企業生產一線崗位和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結合起來,精選項目[7]。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與技能,從而培養出搶手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筆者在化工企業工作了十余年,對化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有很深的了解,現在也經常帶學生下廠實習,加上周圍一些企業生產技術人員經常到學校來座談,因此筆者了解企業所需人才,并結合課程內容,制定出項目,通過項目的完成,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比如去企業調研了常減壓裝置,我們制定出了板式塔、填料塔的選用項目;制定出了塔設備常見故障與處理項目等。
2.3 課程單元教學設計
以項目《內壓薄壁厚度計算》為例討論項目化教學單元教學設計步驟。
步驟一:項目解釋、學生準備。提前一周進行。建立項目任務情境,在總項目協議前提下,明確此次具體任務要求。學生接受項目任務,記錄具體要求。
步驟二:第一次學生討論。用時20 min。指導教師自由參加各子項目的討論,并對每個學生的預準備情況進行詳實的檢查、記錄。各子項目負責人主持組內討論會議;發言代表記錄、整理、歸納個人意見,形成第一次組內匯報意見(主要以圓筒形殼體、球形殼體、圓錐形殼體為主),同時起草相關解釋報告。
步驟三:第一次代表發言、代表評論。用時20 min。指導教師以項目委托方代表身份參加項目完成匯報會議,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記錄、評價,提出修改意見;參加會議的各子項目之間相互提出補充意見。特別指出內壓薄壁容器的計算方法;各子項目組發言代表一次將組內集中選擇結果寫在黑板上,并進行3 min左右的解釋,組內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發言;傾聽項目接收方代表的意見,并記錄相關問題。
步驟四:教師第一次指導、解答、討論、修改。用時15 min。以指導教師的身份指出各組同學的問題。如果學生能提出相應的辦法,則由學生討論,再總結。教師提示:(1)分析典型內壓薄壁殼體應力;(2)內壓薄壁容器的類型;(3)內壓薄壁容器厚度的計算常用的容器設備(圓筒形殼體;球形殼體;圓錐形殼體);各子項目組發言代表一次將組內集中選擇結果寫在黑板上,并進行3 min左右的解釋,組內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發言,傾聽項目接收方代表的意見,并記錄相關問題。
步驟五:第二次討論、修改。用時15 min。
步驟六:第二次代表發言、代表評論。用時20 min。
步驟七:第二次指導、解答、討論、修改。用時10 min。以指導教師身份對任務修改結果與過程進行肯定,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引導提示。老師提示:根據第一集中指導的意見,請學生根據自己初步選擇的容器設備合理地確定自己(或組內)的方案,其中注意引導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創性思維;以子項目為單元進行最終項目報告的完善性討論與匯總,發言代表準備終結性發言提綱。
步驟八:拓展訓練。用時20 min。以指導教師身份表揚學生取得的成績,以一些計算案例為例,對項目進行深化訓練。以子項目組為單位查閱手中資料對具體的任務分別進行分析、選擇、計算和討論匯總,提出解決的方案,向指導教師匯報。
2.4 考核方案
教師主要是考核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實際的動手能力,考核內容和平時技能培訓、專業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教什么,練什么,考什么。表1是課程改革平時項目記分表,表2是子項目(任務)完成情況考核評分表。
3 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項目聯系差,脫離實際
項目的選取主要有以下3個問題:(1)選取的項目遠離生活,學生學習興趣不高。(2)選取的項目太分散,相互間缺乏內在聯系;(3)選取的項目和工作崗位、實際生產、相關企業關聯不大[8]。這些問題使實施效果打了折扣,使學生達不到“零適應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效果。
3.2 項目形式較為單一
目前項目的實施形式有兩種:(1)整個課程設置一個大項目,下面分為一些小項目,再下面設置幾項任務;(2)整個課程設置幾個項目,下面分為幾個任務[2]。與傳統教學體系相比,形式有了改進,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基礎知識薄弱的高職院校學生不太適應,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3.3 師資素質水平不高
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擁有良好的師德、廣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很強的企業實踐工作經驗[8]。現在的高職院校,許多教師不是理論欠缺就是實踐能力不足,使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效果不盡人意。
3.4 硬件設備嚴重匱乏
邊講授理論知識邊進行實踐鍛練,就是項目化教學的要旨,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具備必要的實踐實訓設備,突出項目化的優勢。現在一些高職院校普遍缺乏實踐實訓設備,有些根本沒有相關的實踐實訓設備,或者有,但已是多年前的設備,已到淘汰的邊緣,不能很好地進行項目化教學。有些學校實踐實訓設備太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實踐,可以說硬件設備已經成為制約職業學校開展項目化教學的瓶頸。
4 結語
《化工設備基礎》課程經過了課程建設與改革,課程建設組成員針對該課程及該院學生的特點,嘗試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綜合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革,積極探索符合該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9]。實踐表明,實行項目化教學后,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效果較好,一方面,學生有效地利用了學習時間,將技能訓練與知識學習相結合,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項目化教學在高職院校中已經推廣了許多年,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毫無疑問,項目化課改方向是非常正確的,它適應了就業市場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項目化教學會逐漸走向完善,會被更多的高職院校和教師所認可、青睞。
參考文獻
[1]胡曉琨.化工設備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初探[J].廣州化工,2013,41(23):172-173.
[2]候國安,郝楓林.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在項目化教學中的實踐和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2):95-96.
[3]劉博.課程改革進程中辦公自動化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6):76-77.
[4]薛妮.經濟法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總體設計[J].學理論,2014(6):33-34.
[5]賈紅雯,武斌.淺析項目化教學在JAVA課程中的應用[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98-99.
[6]鄧小燕.港口電氣專業電機及拖動項目化教學探索[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67-68.
[7]朱建華,徐世敏.課程項目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87-88.
[8]于同亞.職業學校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1(3):47-48.
[9]王元文,陳連.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化工,2006,33(15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