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
【摘 要】人們通常從區分事物開始認識事物。在數學課程學習中,“分類”是一種常見的數學思想。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恰當地利用分類的思想傳授數學知識。讓學生產生分類的意識,充分掌握數學概念,利用分類學習法將數學知識系統化,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具條理性,將復雜的問題變簡單,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因此,本文主要詳細闡述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分類思想 小學數學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95-02
引言
在整個數學課程學習中都會融入分類思想。當學生具備了足夠的數學知識時,就可以利用分類的思想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分類思想運用的基礎是進行正確的分類,將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簡單與清晰,從而正確的解答數學題目。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如何恰當地運用分類思想,使得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這需要教師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去探索與研究。本文主要探討分類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對策,為數學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1.分類思想的意義
在數學課程學習中應用分類思想能讓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分類思想可以使得思考具有順序性、條理性以及層次性和邏輯性。所以,在在數學學習中運用分類思想就是讓學生形成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分類法是數學學習中較為基礎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數學研究對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數學對象分成不同的種類。與此同時,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經常使用到分類方法。當學生的數學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利用分類法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分類思想與歸納思想具有較強的聯系性,在對知識進行分類時也常常會使用歸納的思想。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分類思想的提高,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
2.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
2.1 使學生形成分類意識
分類意識是學生進行分類討論的基礎[1]。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涉及的定義比較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接觸到分類的相關知識,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對數學的分類思想有深入的了解。教師在傳授分類思想時要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促進教學遷移,使得學生形成分類意識,認識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分類思想的作用。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的分類活動,展示相關的數學圖片,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分類活動中來,在分類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講解“幾何圖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講解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數學概念,讓學生通過直觀圖形的觀察辨別他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討論,最終得到劃分的標準。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分類思想,學生形成分類的意識,從而更好地掌握與理解數學知識。
2.2 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分類方法
學生想要正確地理清小學數學知識以及解決數學問題,首先要掌握分類方法。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分類方法包括:按照定義分類,按照圖形分類、按照探索的方向分類。在講解相關的數學內容時,教師要恰當地將數學分類方法滲透到講課環節中[2]。
例如:在講解小數、分數以及單名數等概念的定義時,教師要系統地講解定義分類方法。在講解三角形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分類,例如:根據角的大小將其分成: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以及銳角三角形。根據邊長可以將三角形分成: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當無法對幾何圖形的形狀以及位置進行確定的時候。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分類思想對幾何圖形進行討論。分類過程中要注重分類對象標準的統一性。采用不同的分類方法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所以,在分類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分類標準,確保其標準的統一性。
2.3 促進學生對分類進行積極討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意識到分類思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會在學習過程中運用分類思想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并從中掌握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知識,最終促使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完善[3]。
例如:當講解“一段長方形木材。長12厘米,寬10厘米,高8厘米,想要將這木材加工成最大的圓柱形狀的模型,那么,加工后形成的最大的圓柱體體積時多少”?對于這一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就涉及了數學的分類思想。例如:(1)將木材的上下底面作為圓柱體的底,長方體的高作為圓柱體的高,圓柱體的體積就很容易算出來了。(2)將長方體的側面作為圓柱體的底,將長方體的長作為圓柱體的高,也能算出圓柱體的體積。通過這種分類的方法,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將數學問題解答出來,促使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2.4 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當師生關系民主與平等時,有利于和諧課堂氛圍的創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建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分類意識的形成。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下權威,以學生成為朋友,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認真的授課,以積極地態度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對于自卑的學生,教師要用真誠的語言與之交談,從而激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與此同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例如多哦微笑,學生回答問題時輕輕拍學生的肩膀等。采用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拉近英語學生間的關系,取得學生的信任,推動數學教學中分類思想的滲透。
3.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中,分類思想是重要的思想。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與條理性,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思考數學相關的問題。 并且分類思想不僅可以運用于數學學習中,還能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分類意識的培養,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分類方法,對相關的分類問題進行討論。最終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施華玲.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之滲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8(02):36—42.
[2]張國生.淺談小學數學中蘊含的基本思想方法[J].理論觀察,2015,15(03):12—15.
[3]安穩.小學數學中分類思想運用[J].發展,2014,89(0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