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小梅
【摘要】本文闡述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總結與反思中提升創新能力,使課堂小結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小結 深度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108-01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師生的交往互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感悟思想、積累經驗。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進行總結與概括的重要環節,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煉,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數學建構,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但在教學時,往往存在教師對課堂小結重視不夠,方式單一、流于形式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總結與反思中提高創新能力。
一、轉變觀念,為課堂小結留足時間
絕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只重視情境的設置和新知的探究環節,而忽視了課堂小結的重要性,造成課堂“虎頭蛇尾”的現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從主觀上對課堂小結不夠重視,在分配教學時間時只是把小結當成了一個補丁,有時間的話可以長點,沒有時間則可以略過,從而使學生錯失了自我建構和認知升華的有效時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課堂小結,在預設時為課堂小結留出足夠的時間,在教學時不斷總結與反思,從而使課堂教學步步為營,扎實前進。
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后,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回顧、總結與反思。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閉目靜思,將所學內容以放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大腦中構建起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模型,從而將數形結合起來,認識到平面直角坐標系四個象限的布局,每一象限橫、縱坐標的特征及x、y軸上點的特征,這樣就能夠深刻理解“坐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理順一遍之后,教師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將本節學習的收獲展示出來。有的學生用語言進行了敘述,也有的學生畫出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形象地展示學習的內容,還有的學生用具體的例子歸納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概念,從而使課堂在小結中煥發出更多的精彩。
二、形式多樣,讓小結成為亮點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在小結時只是讓學生以總結性的語言說一說自己“在本節課學習中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這樣單一的形式自然達不到良好的總結效果。在課堂小結環節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形式進行小結與反思,如文字式、表格式、樹狀式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小結在課堂教學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正方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已學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基礎上,對正方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小結,從而全面、系統地厘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在本節小結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歸納和總結。如有的學生用集合的形式進行了展示,在平行四邊形集合中畫出矩形和菱形,矩形和菱形的交集是正方形,這樣就可以形象地得出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從而也就得出正方形的性質涵蓋了所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在判定時需要的條件也就最多;有的學生用知識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小結;還有的學生用表格的形式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面積等方面進行了小結。所有這些形式都突出了一條主線,那就是貫穿于本單元始終的“一般與特殊”的思想。
三、創新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課堂小結不能局限于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總結上,而應深入挖掘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不斷地修正和補充中完善自身認知體系,從而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發展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教學理念,既需要教師對課堂小結進行精心引導,又需要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才能在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新知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二次函數的圖象來解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從而將兩者結合起來。本節知識對于有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及時地梳理和總結至關重要。在小結時學生列出了本節的幾個關鍵知識點,如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坐標和一元二次方程解的關系;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及根的個數的關系。在這樣的梳理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用函數的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是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問題,從而感悟到函數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價值。
總之,數學課堂小結是學生對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進行再認識、再總結、再升華的過程,學生更加愿意進行小結,從而使課堂小結成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也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