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摘 要 中等職業教育就是就業預備教育,其目的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注重畢業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培養是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重要特色。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借鑒企業文化,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即讓學生在校內能感受到企業各種文化,營造生產氛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去,以便在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全面提高 學生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與變革,我國職業教育逐步走向社會化和多元化,職業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最為激烈的競爭。企業想要存活、發展、壯大,就必須不斷創新,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必須不斷產生新的思想,不斷追求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它一定是不斷創造先進企業文化的地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也成就了許多優秀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無不是“順勢、明道、優術”的典范。他們一方面不斷地繼承優秀的企業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也不斷地吸納國外最先進的企業文化,并努力使之與國情、廠情相結合,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先進企業文化。可以說,優秀的大型企業是當代中國企業文化建設最為先進、發展最為完備的地方。
當前,相當一部分中等職業學核的畢業生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仍不能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并由此產生了很多苦惱與困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陌生與不認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承擔著傳承文明、培養優秀公民之重任,當然也應該是創造先進文化、傳播先進文化的場所。從這一點上說,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是有共同之處的,這就是它們都應該創造出先進的文化,傳播先進文化。
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在某些方面應該向企業學習,借鑒企業文化中的先進部分,不斷在自己的學校文化中融入新鮮的血液,使自己在管理文化、組織文化、精神文化等各個方面更適應時代的潮流,為培養更加有道德、胸懷、有智慧、有擔當的未來民主社會的公民而不懈努力。同時,學校也有責任創造出先進的文化去影響企業文化、社會文化,因為許多深入骨髓的一些文化因素是在學校里耳濡目染形成的。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一、環境陶冶
(一)實訓車間:學校應不定期安排教師參觀一些優秀的知名企業,學習企業車間生產管理模式,按企業的“車間”模式與要求“包裝”學校的實訓車間。即按照企業生產場景布置實訓車間,并在實訓車間張貼安全標語、生產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規程,使學生踏進實訓車間就仿佛置身于企業生產車間之中;同時把學生包裝成企業的“工人”,要求統一著服裝(實訓服)、帶工具包、憑胸卡進“車間”上崗。這樣,讓學生切實置身真實的職場環境,感受和領悟企業文化和管理要求。為將來學生的零距離定向就業、成為企業高素質員工打下堅實基礎。
(二)校園環境:在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區域等位置,根據專業實際懸掛行業國內外或本地知名企業家、勞動模范、優秀畢業生的寄語;在學校實訓車間樓道、墻壁建設“企業文化長廊”,著重宣傳與本校所開設專業聯系緊密的知名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規范以及行業質量標準,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熏陶。
二、管理接軌
(一)管理內容:學校應組織負責學生實習訓練的教師,研究知名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的精髓融入學校管理,推行企業管理的“八定”(定計劃、定內容、定人數、定時間、定崗位、定師傅、定質量、定目標)。并在學校車間推行企業管理的“8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堅持、節約),全面培養學生具備適應企業要求的崗位實踐能力和職業精神。
(二)班級管理:以企業的名稱命名班級,以企業的組織模式設置班干部和學習班組、以企業的管理形式實行“總經理(班長)負責制”管理、按照企業的制度制定班級制度公約、學習企業的管理手段每天組織晨會進行工作總結和點評。
三、課堂滲透
(一)開設專門課程:如學校開設創業課,把徐工集團的細節管理、海爾集團“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和“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的管理戰略,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專題教育。
(二)實行學科教學滲透:任課教師在學科教學時,結合學科教學的內容有意識地把海信集團 “敬人、敬業、創新、高效”和澳柯瑪集團“自強、自立、愛崗兢業”的企業精神等融入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接受企業文化教育。
四、活動引領
(一)安排教師外出學習與掛職鍛煉: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讓教師與企業實現“零距離”接觸。老師們回校后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引入課堂,使學生在學校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就能接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更全面的了解企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能使教師在企業學習到生產實際過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并有針對性的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
(二)開設“周末大講堂”:邀請企業一線專家、技術骨干、學校優秀畢業生擔任主講嘉賓,開設專題講座。“周末大講堂”以增強學生職業素養、拓寬學生知識面為目的,內容涉及職場素質、人文修養、就職技巧、人際交往等多個方面。
(三)聘請專家指導教學:學校定期聘請企業一線專家來校指導學生實習訓練,讓學生在技能訓練中掌握企業對員工基本素質、職業素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能按企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和操作技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的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相關的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視。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將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高雅方向發展。同時應讓學生在校內能感受到企業各種文化,營造生產氛圍,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去,以便學生在畢業后能很快地置身于企業的發展和要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