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不僅僅體現在專業知識的運用上,更多的是對人文素養的要求。人文素養已然成為了當前高職教育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現代教育的目標。本文主要就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現狀、人文素養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在高職英語中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人文素養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204-02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在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和競爭力也愈加明顯,如何在眾多專業人才中脫穎而出也就成了高職畢業生首先考慮的問題。各單位所需要的不只是專業能力出眾的的人才,他們對畢業生的性格、社會交往能力、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也就是說除了要有扎實牢固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非專業素養”即人文素養成為了影響學生就業的決定性因素。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文化學習的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中承擔著重要任務,因此,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在我國,受目前社會就業競爭壓力和教育中一些功利行為的影響,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就業能力較差、就業難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當今社會的大環境因素,也有學校和各用人單位的原因,當然更多的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即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嚴重匱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團隊協作意識較差
很多高職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不善于和他人交流乃至合作,這就導致了他們初入職場時不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系,很難融入到新的團體當中,比如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不聽他人的建議等,這恰恰與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所需要的團隊協作精神不符。
(二)缺乏進取奮斗精神
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足夠應付工作中的專業問題,無需再學習和深造。其實,眾所周知當今的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僅依靠學校所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和完善知識體系、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身能力才能立足于社會。
(三)缺乏責任感、敬業精神和榮譽感
根據就業單位反饋的信息,獲知目前很多學生在工作當中出現上班遲到早退、對待工作不認真負責等現象。初入職場的畢業生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責任心和事業心,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成長與單位的發展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四)對待遇和報酬過分關注
目前很多畢業生在步入就業崗位時特別注重自己的收入和待遇,有的甚至和一些資深員工對比,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初入職場,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埋頭苦干、如何把工作做到位、要務實,要在工作中體現自身的價值,這樣才會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幫助。
當然,還有部分學生在工作中還存在好高騖遠、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歸根結底與他們身上人文素養的缺乏是有著直接關系的。在人才輩出的今天,人文素養的缺乏絕對會給學生的就業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的。高校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逐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價值、陶冶情操、建立正確的就業觀。
二、人文素養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一)人文素養可以促進學生主動鍛煉職業能力
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逐步培養自己的表達、組織、合作等能力,建立自信心;還可以通過做兼職,認識社會形勢、認清自己的價值;通過到企業實習實踐,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需求、以及相關工作崗位的職責內涵等。這些經歷都對學生的就業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利于學生求職過程中的自我展示
人文素養是內在的,但同時也是外顯的。用人單位無法一眼就看出學生的能力及潛力,但他們的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社會禮儀、情緒情感、心理素質等方面絕對能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獲得理想的工作。
(三)人文素養可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就業能力
大多數高職畢業生個性都很強、穩定性較差,工作中稍不順心,就會選擇跳槽。影響他們工作穩定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其個性在工作中能否得到充分展示,當前環境下,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不同,造就了學生在價值觀、興趣愛好、人生追求等方面的不同;再者就是學生在工作中能否有成就感及價值感,只有在工作中有所成就,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才會去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人文素養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可塑性,使其適應社會變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形成可持續就業能力。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個人的人文素養高低與其人格好壞、涵養、思維深淺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良好的道德情操、人格修養等方面的人文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對提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職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課程,同時也是屬于人文社科的一門文化課程,其涉及領域非產廣泛,是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平臺和渠道,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性。通過高職英語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風俗、社會、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讓學生通過語言體會其社會風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弘揚西方的傳統美德,開闊視野,陶冶人文精神。因此,通過英語語言的學習不僅可以掌握英語知識、語言技能和英語文化,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由此可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也與我國高職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目標完全符合。
四、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是當代高職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種挑戰。
首先,在教學開展實施過程中,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應試英語教育的理念,樹立人文素養教育理念。我們在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從情感、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正確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知識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體驗和感知英語語言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
其次,高職英語教師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幫助其積淀文化底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
第三,教學中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滲透。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聯、密不可分的。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學習和了解使用這門語言的國家的背景和文化,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培養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不斷向學生滲透中西方文化內涵,讓其進行歸納和對比,使其發現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可以增強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識。這樣,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領略和感悟西方國家的優秀文化底蘊,吸收和借鑒其精華,也可以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第四,教師應善于采用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促進其心智發展,提高其人文素養。教學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改善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還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與傳統教學活動相比,多媒體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素材,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英語的美妙和趣味,在聲情并茂的氛圍中感悟異國文化、欣賞世界藝術盛宴、積累文化內涵,這在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了解世界文化,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
第五,加強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向學生灌輸、滲透人文素養理念的第一人,教師自身的言行、語言分析和運用能力及人文素養水平等都會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不斷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同時,也應該豐富自身的人文知識、拓展視野、提升人文素養,為學生做出表率,從而推進人文素養教育理念的順利進行。
五、總結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逐步地滲透、融合人文素養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水平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符合教育改革趨勢的。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要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教學中的人文內涵,努力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真正實現語言與文化融為一體,同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其成人、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麗.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9).
[2]徐琰.高職綜合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2).
[3]王芳.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5(04).
[4]詹洪華.論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升[J].赤子,2015(22).
責任編輯:張麗